刘菲:1688采购变革传统采购链

刘菲 阿里社区 2015-01-16 09:34:59

大家好,我是刘菲,我是一个典型的阿里新人,也是B2B的新人,我来到这里,到上个星期才刚刚100天,是没有太多的沉淀,过去的背景其实是在做供应链,做很多供应链上的环节,之前我是负责亚马逊的工作,现在到阿里巴巴是做B2B的工作。从B到C端,会看到很多的不同,对于我来说没有太多的B2B行业的人来说,看到的更多是机会。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垂直业务部,是在平台的基础上,以垂直的方式,在特殊的行业,特殊的方式,来做一些创新的玩法,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里面有很多的内容,其实是跳不过供应链的词。其实来到这里,听到很多,大家的讨论里面都谈供应链,生态圈,其实说供应链的时候,后面带来的思索都是不一样的,我是一个从传统供应链出来的人,怎么来看供应链。其实最简单的链条,一个最简单的模型来看,品牌的制造商,分销的渠道商,最后是零售商,然后是消费者,这个供应链的链条很多,背后就是商流、信息流 。

之前打造供应链的制造商非常的简单,以诺基亚的能力,可以向前追溯三级的供应链的链条,这是制造的环境下,他们可以做的。诺基亚靠的是渠道商和供应我商,亚马逊是做得非常好,在每一个平台是要上千万级的,单纯一个零售商和传统的零售商,线上发生了数量级的变化,其实真正的在做的是根据网上,针对个客户的行为与动作的追踪,用大量沉淀的数据来分析。

等到整个链条的时候,其实可能是十多个角色在上面,怎样的整合整个的供应链?实际上最适合做的就是B2B的平台,不管是1688还是阿里中国,都是非常适合做这个事情。谈到B2B,供应链有什么特点?我看到分析的还是比较清楚的。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采购中心,我们还是最有影响力的制造业的中心,很的人说,中国的制造业向东南亚和印度的迁移,确实是劳动力密集的企业来说,但是正如很多人去说的那样,迁移的工厂不代表整个的供应链都迁移到这个地方,其实是整个供应链的基础,这个会产生很多的不同,首先是要求我们过去的,很多是打着中国牌子的东西在那里卖。

首先是并不是第一个代表中国的东西去,很多的企业,第一波已经把他们的按战线推到了国外,但是做这些东西的时候,实际上是做代理加工,对整个的技术和质量,都没有像今天要求得这么苛刻。是提高自己的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并不是减轻负担的对成本的控制,还有对质量和技术的控制,等等。 大型企业,其实已经越来越多的,甚至是集中的采用了集中采购的模式,过去四家工厂,都在各自干着自己的事情,如果是一个人,跑到采购中心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是大量的提供,中小企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在这个平台里面做的事情,1688的采购商城,我们希望帮助中小企业的企业,提升他们的采购效率和采购成本?很多在座的企业,大多是商家为主,还有媒体的朋友。

我们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互联网的作用,现在是太重要的,提前性会有,利用互联网销售来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随着对这种 互联网思维的侵入,很多过去的企业不会考虑到互联网上的采购,今天也知道了,大家知道了所有的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利用这些先进的生产力,会代替着这个企业未来的生存的空间,转型的角度有多大。中国的企业,很多的大企业的采购平台,这里面很多的人来到这里,有个非常清晰的目标,是体了非常阳光、透明的信息化的平台,帮助他记录和追溯过去的采购行为,这是帮助大家在议价、招标。 最后看一下数字,其实从最新的数字上看,过去的时候,我们的整个的中小企业,都是越来越大的,比较乐观的分析说,中小企业交易的总额上,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可能会分不开。不管是从各种分析,逻辑和数字上看,一些看上去是很美的东西。2015年的战略讨论,我们作为一个平台怎样去看这个状况的?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在阿里巴巴的发展的历史。 首先是阿里巴巴是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开始,也是跟阿里巴巴一起的,其实也是做B2B的,而不是B2C的,整个的中国的电子商务是停留在一个信息化。最开始我们要干的,很多的电子商务干的就是把自己变成电子黄页,今天这样的电子黄页,还是非常有利的。光是信息本身的力量就非常大了,1688这个网站,本身就不满足停留在一个层面,在中国的电子商务的发展阶段,很早就意识到,信息的交换,是不足以支撑电子商务平台的价值。其实他们就开始朝着交易的方向努力了。跟大家显示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代表了我们交流转型的成功,真的是体现到了,在交易商的能力,体现到了我们的品牌商,在这个交易里面有什么样的便利性,有什么好处。 对很多人来讲,我刚刚来到这里之后,看了这些数字还是非常印象深刻的,其实是参与到我们的内部讨论之后,我发现阿里巴巴的人,这种要求和使命感是非常强的,我们是不太愿意只停留在这一个层面的,什么才是交易的最本质的东西,把这个1688平台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随着互联网特别是B2B互联网形势的成熟,提供怎样的深度的服务,让我们的买卖双方在平台上得到更多的价值。

我是一个做过C类生意的,最典型的区别的时候,就是交易的目的是不同的,C类的购买,特别是为自己用的,是个非常希望得到很好的客户体验的,这个词,特别是体验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现在是反复提到,就是提到客户体验。还要加上得到这个商品的体验,哪怕价格不是很高,但是体验很好,他也会非常的满足。B类客户的目标是为了做生意,我们作为一个平台的任务,就是帮助大家做事情,不是单一的把买家作为我们的客户,我们服务的的是交易,有买家也有卖家,让大家更容易的做生意,让大家能够体会到这种高效的东西。 我们在B类去看的话,是多样性非常不一样,每个人来消费的时候,目的都不一样。有的人买了是自己去卖,还有一种就是自己去消耗的,还有服务的工厂,简单的来讲,大部分的B类的客户,一旦形成了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之后会比较稳定的。希望尽量的帮助大家做到一个筛选,更容易的找到自己的生意伙伴。 非常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现在的采购商城。说白了,用过去的方法,就是做类似于C类的东西,在卖东西。

今天我们做商城,是希望定义我们的中小型的生产厂家作为我们的主体客户,为什么要定义生产厂家,跟批发商和分销商不一样的。其实是希望有个具体的产品和好的服务,更快的得到这些东西的途径。卖家是希望真正的卖这些东西,往往很难以一个人去接触到全国几百万家的产品,针对买家的需求,对选品和质量的寻求,能够提供这种服务的卖家。不简简单单的说,是掉到了一个最便宜的阶段,还是相对比较分散的,还没有形成一个集中的量化。

比如说是做到了仓库里面发东西的时候,我们最多的时候是有八、九百家不同的物流商。对买卖双方来说,现在是需要提供物流信息的,有很多人现在是不提供物流信息的,当发生物流纠纷的时候,很多的买家投诉里面,前三名里面就是对于物流的担心,发生了实际的情况对他们造成了困扰,我们的介入也是很难的。卖家是发货点的控制,有他的困难。介入到物流的环节里面,不但知道什么时候发,还知道什么时候到,这一点就是可以通过平台得到利益最大化的方案,这是我们提供平台的一个价值。 最后是利用我们在平台上积淀的大数据,去预测和分析我们的卖家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分析,这是用数据代替库存,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定义一下平台,其实在我们看来,是一个提供相对标准化服务的大市场,是有基本的市场机制和市场原则。

我们每天的在线交易额这么高,就是因为我们在平台的价值已经发挥到了非常大的效果,这样大家才愿意和阿里巴巴一起成长,最大的价值在什么地方?首先是信息,其次是营销,接下来还要提供我们的物流、金融方面的服务,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中午有个媒体朋友问我,在研究B2B行业的时候,其实是非常不一样,其实分销行业举个例子,有钢铁,有布料,服装厂里面的布料是怎样的,原材料从哪里购买,行业的特点非常的明显,这些买家的需求,已经成了一个惯性的交易方式,这些场景在今天的大的平台上,不见得是个最有利的环境,我们一定会做平台,一定会做更加垂直的业务。比如说采购商城,还有其他的特殊行业,比如说酒店、餐饮,需要支持的行业。必须要介入到这个市场里面,建立一套互利共赢的模型出来。我来了之后,对阿里巴巴比较感知上比较特别欣喜的,是抱着非常开放的心态,不仅仅是一种心态的开放,以我对阿里的了解,虽然是时间那么短,我平台上什么都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来玩,这并不是开放,而是建立一套市场机制,把大家利益方都引入到这个平台上,应该有他们想要的利益的时候,才是平台方。 不见得自己要去买车和住房,这个本身的服务,要建立在我们的平台上。

要有细分的领域去做,为起点的垂直业务,要有平台化,打造基础业务的服务模块,在借助市场上,有很多跟我们同样的梦想,有同样的想法,又有阿里巴巴今天行业的能力的这些人,会建立更加开放协作型的关系,这是我们未来做垂直业务方面的特点。可以透露给大家的是,我们会在市场上寻求这些伙伴,他们在这各行业里面做得更深更透,阿里巴巴很难作为一个独立的力量提供给买家和卖家,愿意合作去创立这些细分的市场。这是阿里巴巴要做的,谢谢大家!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