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B2B领域最躁动的就是号称颠覆第一产业的一亩田,似乎一夜之间,一亩田就以“奇迹”“一万亿”等劲爆词汇镀上了传奇、创业领袖的色彩,在随后质疑和追问下完成几度刷屏之后迅速卷入漩涡,直至教师节当天,一亩田因大幅裁员又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一亩田的商业模式和蝴蝶效应给B2B浮躁的创业坑位狠狠的上了一课:血拼在希望的田野上,山路难行。
数据“魔方”只会把自己玩死
B2B超十万亿的交易规模过亿万级的市场潜力是一片当之无愧的红海,不仅接踵而至的有创业企业强劲涌入,即便行业巨头业界领袖对此也是虎视眈眈,在9月11日的2015亿邦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年会上,慧聪网CEO郭江就公开表示,资本已经开始关注B2B创业企业,时代的风口已经到来。然而,一亩田们借机造势的手段一点也不高明,他们刷屏的惊人数字和相关数据根本经不起推敲,疑云重重的解释也是越描越黑,业界的质疑、舆论的压力再加上民众永不懈怠的好奇心,一亩田华丽丽的被拍死在沙滩上,大数据戛然而止,只能灰溜溜的消失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
尽管会被冠以“伟大的尝试”示以慰藉,但依旧逃不掉被业界冷嘲热讽的结局。
垂直精准,就不用惧怕阿里、慧聪
一亩田的大招分分钟被识破、造势效果适得其反的前车之鉴惨烈而深刻,郭江表示,B2B2.0时代,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行业垂直并有技术含量,就不用惧怕阿里、慧聪。
笔者认为,这种看法固然有慧聪的高度,但的确很有道理。纵观古今,大而全必然占有市场,但细而精也同样不可小觑,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行业细分,做专做精是社会大势所趋,并且事实上,如今的B2B行业巨头,对细分出来的平台其实是有所恐惧的。笔者曾采访过一直致力于建材行业垂直平台开发的蔡雄先生,他对行业的痛点认识和执着专注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当他讲到他们品材汇平台门类细分、定位精准时眼神熠熠生辉,而介绍他们团队在追求极致的客户体验时不放过用户使用快捷键的习惯等细节时令人动容。
垂直精准也日渐成为融资的高地,给B2B行业以投资,而不是给投资以B2B行业,或许,这才是B2B2.0时代的生存法门。
线上的疯狂最终源于质量的把控
B2B的瓶颈永远不是返利、物流、第三方,这一点可以追溯到互联网思维的集大成观点:互联网下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这样的言论自然有强有力的支撑,譬如跨时空跨区域、譬如GPRS定位,再譬如全国联动顺流不息的物流供应……然而,服务质量、产品质量永远都是B2B不能跳过的硬伤,电商发展的终级瓶颈。
2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会见了马云,支树平赞成阿里巴巴就打击假冒伪劣问题主动寻求各方面支持合作,希望电商公司看重自己、看重质量,视质量安全为生命线,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这是一种呼吁,是当下线上产品参差不齐、线下物欲横流的不满和期盼,也是消费者的心声。
而一亩田们的最后大招,就是给B2B创业者和从业者的警醒,驱除互联网的浮躁,回归平台价值,凸显产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