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国家供应链战略机遇,打通钢铁电商与供应链金融的任督二脉

扑克投资家 2017-10-31 08:18:40

84号文件中是这样说的: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新阶段。而对于大宗电商平台来讲,如何紧抓国家供应链战略机遇,打通钢铁电商与供应链金融的任督二脉?

不管是当年的“双创”,还是贯穿最近这几年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供给侧改革”,每一次国务院或者官方的政策发布,都对相关的行业产生过巨大的冲击。

这也提醒我们,很多时候必须去关注重大的政策调整,去思考背后的深意。

在最近的国办发〔2017〕84号文件中,国务院办公厅就对连接实体贸易和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领域:供应链,进行了深度的指导:

84号文件中是这样说的: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新阶段。

供应链的重要意义有三点:

一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供应链具有创新、协同、共赢、开放、绿色等特征,推进供应链创新发展,有利于加速产业融合、深化社会分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有利于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机制,有利于建立覆盖设计、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各环节的绿色产业体系。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供应链通过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促进产业跨界和协同发展,有利于加强从生产到消费等各环节的有效对接,降低企业经营和交易成本,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和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发展,有利于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三是引领全球化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推进供应链全球布局,加强与伙伴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共赢,有利于我国企业更深更广融入全球供给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地,打造全球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建立基于供应链的全球贸易新规则,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保障我国资源能源安全和产业安全。

对于金融供应链行业来说,国务院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是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应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为路径,以信息化、标准化、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支撑,创新发展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我国经济全球竞争力。

而国务院的发展目标则是到2020年,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供应链在促进降本增效、供需匹配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显著增强,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重点产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中心。

发布84号文件,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长期的顽疾: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社会顽疾,在经济换挡期,尤为如此。扩大再生产,要么通过内生式积累,要么借道民间高利贷。年化8%-20%之间的融资成本,成为传统金融的盲点,也因此成为金融创新的主战场。

供应链金融最大创新在于填补8%-20%的融资利率空白,打开中小企业融资阀门。理论上银行是中小企业最理想的融资对像,成本在6%-8%之间。但从收益风险配比角度看,银行更愿意将资金大门向大型企业敞开,而不愿承受过高风险。

中小企业被迫转向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在27%左右,高企的融资成本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减少了中小企业的投资,不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发展。

8%-20%融资服务的空白,背后折射的是金融服务的结构性缺失,以及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所要求的不合理的过高风险补偿。

和传统非银机构相比,供应链金融具备太多优势:

1.供应链金融依托在产业多年的浸淫,风控端天然具备优势;

2.如果说非银机构做的是纯粹金融,则供应链金融则是在试图构建金融生态;

3.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各非银机构均成为体系中一部分;

4.供应链金融本质上属于大数据金融,延展性更佳。

宏观经济L型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堪忧,尤其是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一直以来,由于信用缺失、固定资产等抵押担保品少、财务信息不透明等,近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了多项舒缓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举措,但银行等主流资金供应方惜贷现象仍未有效改善,中小企业要么通过内生积累,要么高成本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资金。

从另一方面讲,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仍是一片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大市场,新的金融模式、新的技术应用都可能彻底启动行业崛起阀门。

除了融资难,中小企业资金亦受到行业挤占:

1.营收账款总规模超数十万亿。以供应链上游企业为例,截止2016年应收账款余额已经达到26万亿之巨,中小企业现金压力巨大;

2.赊销期的延长。根据《2014科法斯中国企业信用风险报告》,2013年31.7%的企业赊销期大于60天,明显高于2012年20.3%的企业占比,总体信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中国正处于经济的换挡期,行业产能过程、转型压力自不必多讲,但就产业中企业来讲,由于自身优劣势禀赋不同,在转型大潮中表现出不同的诉求。小部分掌握了产业核心资源的企业,希望利用金融业务将其在行业中长期建立起来的优势变现;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则对解决融资问题具有更强的偏好。

无疑,供应链金融对整个产业链的再升级都是战略级突破口。

因为供应链金融指向的实质是如何更好的帮助企业盘活资产负债部上半部分的资产,即企业的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最重要的无外乎现金及等价物、应收账款和存货三大类,应收类产品帮助企业将应收账款转换成现金或应付票据;预付类产品则帮助下游企业扩大了单次采购额,提高了采购能力,将本应即期支出的现金资产转换为短期借款或应付票据;现货质押更为直接,以企业的存货作为担保方式,换取流动性更强的现金资产。

应收类产品主要应用于核心企业的上游融资,如销售已经完成,但尚未收妥货款,则适用产品为保理或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如融资目的是为了完成订单生产,则为订单融资,类似于国际贸易中的装船前融资,担保方式为未来应收账款质押,实质是信用融资。应收类产品是国外供应链金融的主要融资模式,因为银行不需承担企业的销售风险,因而承担较小的市场风险。但是,应收类模式需要核心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并需承担一定的额外责任,因此核心企业配合的难度较大。

预付类产品则主要用于核心企业的下游融资,即主要为核心企业的销售渠道融资,包含两种主要业务模式:银行给渠道商融资,预付采购款项给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发货给银行指定的物流监管企业,然后物流监管企业按照银行指令逐步放货给借款的渠道商,此即为所谓的未来货权融资或者先款后货融资;在第二种模式下,核心企业不再发货给银行指定的物流监管企业,而是本身承担了监管职能,按照银行指令逐步放货给借款的渠道商,此即所谓的保兑仓业务模式。

预付类产品是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模式,但银行需要承担企业的销售风险,因而承担的市场风险较大。简单解释就是,应收类产品我只需要承担核心企业不还钱的风险,但预付类产品的话既要承担商品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又要承担商品售出后渠道商不还钱的风险。

供应链金融消灭风险了吗?当然没有,它只是转移了风险,信用风险的相对可控带来了操作风险的提升。怎么办呢?那就是用信息技术提高操作风险管理能力,降低操作成本。

大宗电商,天然的供应链优势行业

从控制风险和消灭不对称性来说,最具供应链金融天然优势的,就是拥有大宗商品交易电商平台的公司。因为B2B供应链金融领域,拥有巨大撮合交易流量的平台企业,结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天然具备风控基因,在提供后金融服务方面优势明显,在B2B产业互联网蓬勃发展之时业务爆发,天物大宗、钢银电商、找钢网在钢铁电商领域快速发展。

中国冶金报社长陆闻言指出“钢铁电商行业目前已基本形成欧冶云商、天物大宗、找钢网和钢银电商四巨头并存,其他中小区域性和专业型平台共同发展的竞争格局。”

以在“第四届在线供应链金融推进大会”上荣膺2017年在线供应链金融50佳典型的天津物产为案例,为什么能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电商平台加优秀的供应链管理。

天物大宗展台

天物大宗导入产业链上下游渠道,通过提供交易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大数据服务、技术服务等多元化服务支撑平台运营,最终形成供应链链主地位。一方面依托天物品牌,通过全国大物流布局的逐渐深入,以仓储为切入点,应用物联网技术整合设施资源,为大宗商品产业链相关企业提供包括产业链管理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在内的现代物流综合服务,支持天物物流向高附加值领域发展和升级,并建立大宗生产资料物流领域的“天物标准”。

另一方面,天物大宗依托天物集团大数据的堆积,形成了全产业链上企业集群的行为数据聚集池。这些供应链大数据的堆积,构成大数据产业的重要战略资源,不仅能清晰地指引需求的方向,也提供了需求的大小,是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各类企业发展的决策依据数据。

像天物大宗这种垂直领域的领跑者一旦构建了完整的生态闭环,能够产生极强的用户粘性,竞争壁垒较高。闭环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从前期的交易、到中后期的物流仓储、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等全套服务。

从本质上来讲,大宗商品贸易的目标是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快速周转获利。这对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平台能高效地帮助钢厂或者钢贸商快速撮合交易,找到交易对手,并且提供安全可靠的物流仓储及支付业务,客户就会对平台产生依赖,并且产生马太效应,吸引更多的厂商及下游用户加入平台,提升平台的交易量。

率先完成生态构建的平台能够获得海量的数据,提升其供应链金融等业务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服务升级和产品迭代速度,通过正反馈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实现赢者通吃。

而赢者通吃的规模和效益都是惊人的。

大宗商品全年销售总额高达4万亿,如果考虑到中间多层次渠道贸易换手,整个贸易流通量可达十几万亿的水平。如果考虑从中收取1%的手续费,10万亿则对应1000亿的市场空间。

此外,还有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均是盈利点。目前仓储物流成本占钢贸成本的5%以上,则对应5000亿的市场空间,融资成本在3%左右,对应3000亿的市场空间,整个市场空间可达万亿。

最重要的是,大宗电商平台因为其天然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对“金融服务”是刚性需求。

首先大宗商品价格相比其他B端产品波动更加明显,包括钢材、煤炭、化工原料、农产品等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每天都在变化。单月振幅有可能达到30%以上。价格波动本身就是天然金融属性,能够带来非常大的套利空间。

此外,大宗商品的价格相对透明,一方面多数大宗商品每日价格在不同的交易平台上都有显示,同时大宗商品一般有期货、电子盘,市场价格相对透明,因此作为中间贸易商能够获取的价差很低,为了放大利润,通过有限的资金放杠杆扩大销量,才可以扩大利润,金融服务需求强烈。

再有就是大宗商品交易额巨大,单笔金额少则十几万,多则几百万,同样的支付方式,大宗商品下游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因此更加需要平台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解决应收账款等问题。

大宗商品本身贸易属性强,价格相对透明,带来巨大杠杆融资需求,钢厂垫资、贸易融资、终端厂商融资等,每个交易环节都有巨大的融资需求,大宗商品从出厂到终端整个产业链层层垫资,因此金融服务需求极为强烈。

当然,供应链金融本身比较传统,在产业端,B2B方面本身固有采购端、销售端两个交易场景,并且法人之间的交易结算涉及到预付款和应收款等,存在一定账期,具有天然的金融服务需求。

但是像天津物产旗下的天物大宗这种新型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与目前银行和传统保理机构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有着本质的不同,即基于交易场景、数据、产业链闭环提供更完善的风控模式,进而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天物大宗真正脱颖而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核心要素:交易平台化,供应链把控能力强。

交易平台化的核心意义在于引导流量,获取客户,为增值服务变现提供基础,同时通过平台数据积累,充分掌握会员数据,之后基于平台,电商可以提供包括在线交易、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等一系列增值服务,并藉此实现盈利。因此平台最终的用户量及活跃度直接决定后续增值变现业务可带来的利润空间。

天物大宗依托在长期贸易流通领域的背景和经验,掌握了国内外钢铁等行业的权威数据,可以为客户提供大宗商品行业的第一手资讯,涵盖钢铁、煤炭、矿石、化工、有色和油品六大板块,每天平台更新展示上百条时事新闻和行业信息。

同时,两款重磅资讯产品--《市场行情分析》和《价格指数》还能对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研究,不仅呈现出大宗商品市场的最新动态,而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多年的贸易实践经验能对市场未来变动趋势进行准确的预判,为客户的操作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

平台在对客户信息进行大数据处理后,还可以细分客户交易习惯,对其信用等级进行科学评定,构建大宗商品供应链信用体系。未来天物大宗不仅会通过覆盖全产业链的所有重点区域得出信息数据,形成专业的大宗商品品种的价格指数,还会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的大数据分析作为服务支撑,赋予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以更强的竞争力。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企业运营中所产生的数据量再以每年40%-60%的速度在增长,这些数据包含着商家信息、个人信息、行业资讯、产品使用体验、商品浏览记录、商品成交记录、产品价格波动等等海量信息,经过充分分析和挖掘,可以从这些海量数据中了解行业的市场结构和动向、了解用户需求和分类、竞争对手运营情况等大量对企业和行业发展有用的数据,这些数据无疑会成为未来企业的核心资产。

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背后体现的是电商平台的风控能力,尤其对于钢铁电商,由于钢铁交易资金量巨大,因此如果做供应链金融必须从交易到仓储到物流全部可控才可以控制风险。平台对钱的流向,货物流通的把控程度对金融服务的风险大小有着重要影响。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