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下,如何玩转B2B营销套路?

BOSS讲堂 牛透社 2017-02-22 11:26:32

什么是物联网

越来越具像化的物联网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第一,人在物化。现在每个人都在用微信,很多人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却有非常频繁的沟通。这就意味着人在IP化。一些朋友、同事,对当事人来讲就是一个IP,他们的存在已经不是一个个自然人的存在了,他们只不过定期输出符合各自调性的一些内容。

第二,物在人化。2016年很多大企业(如苹果、微软)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机器人算法。微软有一个很著名的贩卖机的算法(贩卖机就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常见的)。管理员是怎样管理贩卖机呢?只需一个聊天帐号。每台机器就是一个帐号(也可以是一个微信帐号),它就在你的朋友圈里,你可以问它库存、销售量,它就像人一样跟你沟通。

第三,登录帐号即存在。无论是人还是物,他们分别从两端向中间靠拢,获得统一的识别格式——登录帐号,这个时候人和物之间的界限不是特别清楚了。

第四,碎片化入口让连接无处不在。 “连接”是互联网一直非常关注的关键词。在物联网时代,因为大量轻量化的应用,手机在手,随时随地网络我有。

物联网是数据驱动的生态,前端变轻,后端变重。因为前端碎片化非常明显,接入网络非常容易,所以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产生以后,怎样对前端产生驱动作用?2016年产生了“智能云”,提供存储和计算,以及智能化处理。

连接不再是主要命题,因为连接相对来讲是一个平面关系,容易发生,也容易断裂。相对地强关系(或者立体化关系)是怎么打造呢?用“营销”说话。

营销在中国经历了非常传统的时期,从依赖于纸媒、户外媒体的点子时代,到现在技术驱动的流量运营时代,经过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什么是营销

第一,营销是一个以内容为输入、流量为输出的循环系统。

第二,营销必须是一个前端内容和后端数据衔接起来的闭环系统。这是一个基于控制理论的定义,任何系统都必须有输入和输出,它们之间的介质是能量,在营销系统里,能量表现为流量。

第三,任何营销任务都有一个数据版本。设计营销任务有两种途径:一是比较传统的,通过策略、创意、内容、技术、渠道等设计;二是通过一段代码界定营销任务的架构方法。

策略、内容、创意是输入,流量、数据和循环转化是输出。

物联网时代的营销场景

在物联网时代下,营销以用户为中心,分成三个维度:

一是用户有越来越多的需求;

二是用户面临很多触点(任何地方任何物品都可以接入网络),即有各种碎片化的入网渠道;

三是当需求和触点关联,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整个过程通过流量维系。

营销是在巨大的网络上,达成一种很强的关系。这个强的关系叫耦合(相互作用的强烈的黏性),它也是一种立体的关系。

耦合指两个系统、两个模块之间通过输入输出达到紧密配合、相互影响,同步发生与共振的关系。基于耦合,我们把营销分成三个阶段,叫“营销三段锦”,分别是耦合、分析和优化。耦合是前端,我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需求和触点发生关联,关联以后要产生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结果优化下一步的耦合,这是一个闭环的关系。

营销三段锦的目标是什么?

一是获得更强的关系、更立体的关系,所有生态里面都是基于“我”和用户之间的关联。

二是生成更深入的数据,必须在具体的场景里,把数据采集、分析算法包括输出形式等建立非常具体的小模块。

三是产生更优质的流量,因为更强的关系、更深的数据,最后的结果就是更优质的流量。很多文章谈及“流量之觞”,特别是一些创业公司,投入重金采买流量,但是回报和收益非常有限。企业必须学会通过三段锦的方法去运营自己获得流量,而不是依赖于简单粗暴的向一些门户媒体购买流量。

什么样的营销实现了耦合?

第一,用户生命周期管理。比如集客营销,把用户的历史数据、当前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和记录,建立一个用户画像,通过漏斗把潜在用户或者意向用户慢慢变成最终买单者。

第二,深入互动与嵌套。这也是一个做互联网营销的标配,在任何一个场景里,需要思考在有限的时空,怎样去跟用户发生深度的嵌套?

举例来说:一个交易型网站,用户的每个行为都记录在案。当通过数据分析判断用户浏览到某个位置可能会产生迟疑的时候,需要有一种向导出来引导用户继续往下走,否则容易流失。这时候你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工具、不造成干扰的工具和用户发生交互,这个交互本身也是提高用户留存的一种方式。这很有技术含量,因为你要做得不造成干扰,而且数据分析非常精准。

第三,个人定制。这个有智能化的影子,比如智能推荐。有篇文章提到今日头条的推荐功能让很多传统媒体(包括所谓的门户网站)变成了它的内容提供商,今日头条已经变成一个超级入口。

第四,场景推送。比如DSP广告(特别是移动端DSP广告),基于用户的精准画像,可以判断用户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场景,可能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针对性地给用户推送广告。

关于数据分析的贴身忠告

数据分析必须基于特定场景或具体任务。重点关注:数据采集的逻辑性决定了分析结果的有效性。这两年关于数据采集产生有很多新的模式,比如实时采集、历史行为采集等等。但是无论你做什么样的采集,都需要一个基础的代码,否则数据是无据可依的。

实时采集和非实时采集,这两年因为大数据的发展,大家非常看重实时化,但是历史数据对当下的营销决策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历史不要太长,比如前一周、前一个月,前三个月、前半年,历史数据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数据库。

GA(Google Analytics)很经典,数字营销必修课。我们经常用的谷歌,GA主要做历史性数据采集。GA非常经典,无论你做什么样的数据分析,只要你是一个数据分析人士,建议把GA当成必修课。

营销耦合案例

案例1:客户数据与微信公众号深度耦合,挖掘客户价值

微信公众帐号推送一篇文章,此举可与用户发生连接,但是如何实现耦合?W公司是从事商业地产的B2B企业,通过活动获得了用户登记的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和电话,但是这些数据不足以构成销售线索。因为在商业地产的业务场景里,贸然打电话谈一个几百万、几千万的大单,是很低级的做法。

实际操作是拆分客户信息,挖掘更多线索。所以我们把数据导入微信公众帐号,设置几轮互动,分解客户更详细的需求,比如有的对商铺感兴趣,有的对写字楼感兴趣。基本分类以后,经过测试、确认分类,再将线索交给销售部门。这个过程中,微信公众帐号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播平台,更是一个服务平台、一个CRM平台,它帮助企业产生收益。在后台持续跟踪数据走向,三个月时间,参数指标成倍增长。

案例2:在线互动工具帮助B2B电商提高用户体验与留存

营销

营销

这个案例针对B2B电商。在B2B电商的界面上,我们通过一些什么样的互动向导帮助用户完成交易过程?在哪个地方出现向导?这都是在后台进行数据分析确定的。

这个也是我们产品的测试页面,一个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人都可以在界面上操作,想加在哪里就加在哪里,不需要经过技术人员,这是很棒的。因为这是需要频繁互动的,可能一个小窗口,今天想放上,后天想拿下来,如果每天这样的动作都去找技术,是非常崩溃的事情。实现“去(掉)技术化”的,轻的前端操作。

营销生态两大变革

一是从媒体主导到工具主导。之前市场部门、营销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和媒体的合作去买广告点位,因为他们是流量入口,企业要依赖于它生存。而现在媒体被淡化了,媒体入口不是运营式营销的部署重地,因为即使买了媒体流量,如果不会使用工具进行分析和优化,流量得不到转化,其价值也不能体现。

二是从策划主导到运营主导。任何运营条件都是时间轴上的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营销生态最根本的变化。作为营销负责人必须是一个文理兼通的人。曾经文科生居多的营销生态,近年越来越多理工背景的人加入。若不懂技术,不懂底层架构,不懂互联网的逻辑,将很难进行流量的运营,因为流量是属于技术驱动的事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