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入外贸的职场人员来说,外贸的水深,无边无际。而人的眼界,太窄,看不清外贸的水深,更看不到外贸的边际。
所谓外贸,也就是外面的贸易,或者是走出去的贸易,它宽泛且复杂。外贸的宽泛是因为跨越了国家、种族、文化、语言等的障碍,和不同国、不同肤色的人种进行经济往来。这其中牵扯到国际政治、各国文化等大概念的不同,要在各种政治、经济形势下游刃有余,需要多么宽广的眼界和广博的知识。
而三个月能够积累的有关于外贸的常识和眼界却是杯水车薪的。但即使时间再短,也有得失、体会。
第一得是对国际大事的敏锐力和洞察力。做外贸行业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是必不可少的。而外贸的对象是全球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因此只要发生事件、盛世、出访……只要是能与外贸相关的都不能放过。就拿巴西世界杯来说,对于过去的我来说,那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因为对足球不懂也不关心,而今年却尤为关心,因为要去思考世界杯对于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外贸有何关系?能为中国外贸带来多大的机会和挑战?巴西输球了,德国赢球了,对中国外贸有哪些影响?
第二得是林子太大,要选择对的鸟。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与全球化经济紧密相连,各国经济变化都会对中国外贸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但世界之大,变幻无穷,作为新晋人员,很难把握其中奥妙,很难在形形色色的变化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线索,也无法梳理清交错不清的信息。因此怎样很容易在各类堆积成山的资讯里获取对自己有用的关键线索?怎么快速且精准的抓住对自己有用的线索?这是新晋人员需要用时间和经验来不断磨练的。
第三得是对国货的肯定态度的转变。曾经中国人都对中国制造充满着信心和自豪,家里二十年前的自行车、电风扇、电视机、录音机……质量都是杠杠的,用个十年也没有问题。但是后来,随着次品、山寨充斥整个市场,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中国制造用庞大的数据和巨大的利润失去了外国人和国人的肯定。不是不爱国不买国货,而是不敢买。
所以,进大学的第一支手机是诺基亚的,第一台电脑是戴尔的,但凡为了质量保证的产品对国货都是避之不及。但是,中国制造正在用技术和品质重拾消费者的信息。华为、联想、海尔、美的、三一、徐工、小米……这些中国土生土长的企业颠覆了国货的定义。于是换手机、换电脑的时候华为、联想成为首选,电器直奔海尔、美的。
三个月,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虽然只占昙花一现的时间,对于一个行业也只是见识皮毛的短暂过程,但是这也是辨别一个人是否适应一个行业的必经时段。新人阶段是成长最快的时期,这段时间里,能学到最多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块干海绵,疯狂的吸收水分。该学的还很多,路还很长,未来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