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接触询问周边的企业,你会发现到现在为止,依然会有绝大部分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上属于初级阶段,效果一直上不去。那为什么企业该买的B2B平台买了,该投的Google广告也投了,该培养的人也舍得投入,效果还是不行呢?不少企业说,只要外面有优秀企业的分享,就去听、就去学。时间和学费也交了,可是怎么效果就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得到大幅度提升呢?你也会常常问是选阿里巴巴好还是选Google推广这类的推广问题,或者是自己培养人做还是找外部公司的合作问题?
其实这些效果问题的根源是,大家把电商推广达成的因素想简单了。不可否认在2001—2008年间,如果你在行业内早点做电商广告,不管是阿里国际还是Google的广告,就像当年参展和做杂志广告一样,早做早收益,从业务角度的短期投资回报而言,肯定是选对了效果就很明显,买家日子好过,找到你找不到同行,询个价成交几率很大。
而金融危机以后,买家变得更加理性,信息不对称的空间也逐步减少,那促成成交由哪些因素组成呢?
产品和服务:很多产品做了很多年,从成长期过渡到成熟期,市场上面临非常多的同质化竞争,推广效果还期望像往年一样,根本不现实。俗话说营销就是找答案,当买家在网上能找到很多一样的答案时,那么在广告渠道同质化都买平台广告的情况下,成交率降低是自然的,很多人不愿意面对这一本质,把压力给到平台的销售,给到代运营公司,期望花小钱办大事,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期望成交还像以前那样好,询盘质量还是那么高,这样现实吗?
广告投放和选择:您可能还在询问哪种推广渠道效果最好的问题,您可能还在关心把鸡蛋放哪个篮子里会有结果,您可能还在找答案,明年是买海关数据好?还是买邮件营销工具好?还是继续做B2B平台的广告好?还是做展会更直接?在这个方面,要问问自己往年的推广数据有没有总结,有没有分析询盘来源和成交来源,有没有足够的广告预算?如果有现金流,企业还想持久做下去,在产品准备妥当的时候,肯定是50万起步的广告投放组合,所有传统产品的生意都已经过了本小利大的窗口期,获得足够的询盘数量是业务团队扩编的前提和基础。
团队架构和流程:不少企业一年展会加网络投资也过200万,可是资源和机会过来了,团队结构单一,没有市场只有业务组,对于询盘的接待分发转化关键环节重视不够,没有流程管控,全靠业务个人水平,很多机会也是因响应效率低和不专业而白白浪费,大的案子谈不下来,小的案子没有利润,就是推广也是业务员带着做,生意忙的时候没人管没人问,生意不好时做了询盘就想马上出单,新客户的订单无法持续稳定,团队也没法通过专业分工获得快速提升,业务和推广即使分了工,也会请一些刚上手的新人来做,极大的降低了从询盘获取到成交转化的效率,重团建而忽视广告与重广告而忽视团建,对效果达成影响一样致命。
分析了以上三点主要原因,您会发现从解决问题的根源上,必须从明确量化的营销目标和预算开始入手,组织架构和团队建设跟上做好接待转化准备,最后才是线上互联网广告的选择和投放,而不是简单的只是考虑买什么广告,买多少钱广告的问题,如果只是培训人,却没有组织架构和流程,培训也起不到长期和持久的作用,一个人干不过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干不过一个系统,整体团队的绩效还是高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