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菜价搭建全国生鲜市场的“数字地图”

简宁 36氪 2018-03-16 08:35:41

从农田到餐桌,将小b餐厅的需求汇集起来,做到供应链的产地上游——此前可以说是“互联网+生鲜B2B”一个达成共识的商业逻辑。

36氪此前报道的蔬菜B2B平台「比菜价」,在创立初期也尝试朝着这个方向推进。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创始人侯晓琴发现了几个绕不开的问题:

其一,餐厅的SKU量很大,分布在蔬菜150个品种、水果100个品种。在宽泛的SKU线中,单个SKU的聚集量很难做到上游。

其二,汇集的量越大、成本就越低,在农产品领域的实际实践经验中,似乎是一个悖论。当需求量足够大,价格反而会抬高。原因在于,农产品易损耗,要求上货快,短时间内将大量农产品装车,价格自然又有所抬高。

改造一批、服务产地,「比菜价」搭建全国生鲜市场的“数字地图”

基于这两个原因,同时也基于在上游的资源积累,「比菜价」一步步往上游走:连接产地和一级批发市场,“改造一批、服务产地”。

改造一批,是将全国蔬菜水果一级批发市场的信息在线化,将品类、价格等信息反馈给产地。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比菜价提供的服务是,当农产品滞销的时候,可以帮产地找到销地;当价格便宜的时候,帮产地找到价格环境更好的市场。

这是比菜价为上游产地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蔬菜滞销问题、以及如何卖出更高价格的问题。实际上,比菜价是将产地-一批贩子-一批市场链条中5%-10%的利润空间,让渡给产地的上游。

“我们要建立最快的蔬菜流通网络”,侯晓琴表示,从整个生鲜产业链来看,产地到城市端,是最远的一端,距离几百公里。由于距离远、缺乏信源,交易成本高。因此,快是核心,意味着信息的流转、物流的运送、资金的周转,都要在细致的流程管理下变得流畅而透明。这是用产品及流程管理(而非松散个体)带来的效率提升。

改造一批、服务产地,「比菜价」搭建全国生鲜市场的“数字地图”

2017年12月,比菜价开始仅专注于产地-批发市场。根据团队提供的数据,两个月的时间,做到每天100万元的交易额。目前,比菜价的业务涉及全国22个城市的一批市场,上游做到7个省的8个品类。

盈利方式上,比菜价向上游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未来会去打时间差,赚取时间维度的经销差价。

2018年,比菜价希望搭建一个汇集100个一批市场的全国蔬菜分销网络,形成“比菜价数字地图”。

团队方面,创始人侯晓琴拥有17年互联网工作经验,先后任职于新浪、雅虎、淘宝、天猫等公司,为天猫创始团队成员,参与搭建天猫交易平台。此后,她作为创始人创立淘拍档业务,扶持出宝尊等淘拍档行业中的上市公司。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