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BAT在2B?2B市场的春天只属于少数人

吴奇锋 吴奇锋 2015-11-06 08:50:08

忽然间,企业级市场被推向风口,经纬、IDG、红杉等巨头们都喊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的口号。

就在资本对2C市场冷静和重新审视的同时,企业级市场慢慢被重新推上风口,经纬、IDG、红杉等巨头们纷纷表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在2B”。

但另一层面,当前资本市场寒风阵阵,2B市场不会像当初2C那样在资本的滋养下大片大片的开花。

正如在2B市场摸爬滚打近十年的吴奇锋所说:“2B市场的春天只属于少数人”。

下一个BAT在2B?

中国企业级市场有2000万家,真正成长到10亿美金的独立厂商都很少,很多2B公司创始人内心都住着一匹“独角兽”。

看一组数据:去年一年中国2B市场融资次数超过300次,比前一年增长了300%。很多去年停留在天使轮、A、B轮的公司,今年已经进入了D轮,距离IPO越来越近。

从单次融资规模来看,在去年以前国内的企业级应用市场的单次融资规模都在两三千万美元以内,今年单次数亿元人民币、一亿美元级别的融资开始出现。

中国企业级市场正在崛起并且仍将持续崛起。

参照一下,美国的2B和2C的市场比值差不多是6:4,中国的2B市场企业还不足2C企业的5%的市值,这个空间是非常大的。

中国目前基于SaaS企业服务公司10亿美元俱乐部还是零记录。我们的企业总数与美国相近,但理应存在的10亿、100亿美元公司目前还在拼搏的路上。

blob.png

互联网最大的价值是能够帮助各个环节以及各个行业提升效率、优化甚至改变原有产业的格局。

国内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企业级服务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而2B平台的出现对于行业而言,能够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行业内不同角色的协作方式以及行业内信息、商品、资金的流通方式。

可喜的是,从2011年-2015年,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的云服务市场至少增长了5倍。

比如,专注于企业数据云端备份、恢复、迁移、存储和归档的云平台应用提供商——多备份,凭借在数据业务上的专注度以及创新的业务模式,从2013年起,已经服务架构于超过十个全球知名云平台,企业用户数也超过10万家。

对云服务的接受度提高,使得国内2B的企业服务基础性的土壤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所以有人大胆预测:下一个BAT一定在2B这里。

2B的春天只属于少数人

2B的前景和门槛同在。

“三年方可成事”很恰当的描述了跨入2B行业的必要心态,没有三年以上的沉淀,别谈2B的幻想。

在2B这一行打磨比2C艰难很多,如果没有一定时间的积累,那是没有可能像2C那样快速投入的。

就比如恋爱和结婚,恋爱型的2C你只要面对一个人,而婚姻型的2B,你要面对的是一个家庭,正如现实中2B面对的是一个企业整体。

企业惯性很强

企业是一个组织,有着固有的软件部署系统以及运作流程。

但是这些传统企业的行为改变,并不是迅速就能改变的,是要有一个周期的,而且这个改变一旦发生以后,是绝对不可逆的。

企业采购偏理性

与企业规模相关,企业的采购链条更为复杂,客户也更为成熟理性,2B面临的不是一个单一的客户,可能是几十、几百的客户,他们对企业服务的关系和渠道的考验更为苛刻。

企业先有的生产力展现方式以及业务流程,2B公司需要进一步的更新、升级,以更加自然、人性化的方式展示给企业。

六度人和的2B产品EC从2008.8到2013.8月,历时五年多,产品不断更新打磨,才使得轻量级应用EC Lite上线即得到认可。

放弃免费试用

免费换来的销量记录频繁打破的神话在企业服务这一块是不可能像2C那样爆发的。

短时间的大流量在2B公司的身上并不能证明,拿着投资人的钱免费客户“定制”的服务系统碰壁的可能是100%。

没有一家理性的公司愿意为安全系数低的免费试用买单,毕竟企业的安全意识比单一顾客的高太多。

真正对企业客户有价值的产品,“免费”绝不可行。

全副武装至下一单生意到来

偶尔会有那么几家公司2B公司,他们已经找到了疯狂的盈利模式,他们有自己的“炼金术”,使得他们能够自己赞助自己发展,或者估值上升到很高。

但多数公司早期若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那么便是“三年没粮吃,有粮吃三年”的持久战。

那么2B公司的资金的运转、分配,在下一单生意来临之前,仅有的资金怎么用?这个是在2B创业之前创始人必须想明白的。

离阿里|腾讯远一点,近一点?

微信企业号和阿里钉钉轮番坐庄,几场交战下来,2B市场的老三,老四,老五都玩不下去了。

看似玩笑话,但现实就是如何,腾讯,阿里强大的优势,2B从业者心里要清楚如何避其锋芒。

巨头们已经无所不在了,2B企业们与虎谋皮又是必走之路,既然无法避免和巨头同路,那如何在他们的身旁养活自己,脑洞也要随时开起来。 iReadyIT 稳稳生长

对于自己的公司iReadyIT,吴奇锋没有多谈,他更多的是希望分享在企业级市场这十几年的经验以及自己2B创业后的感想。

但这家公司是少数有自己“炼金术”的2B公司。它内部有上市公司高管、500强顶级技术专家,并且团队的平均行业经验已经超过13年。

他们的产品互联网POS已低调上线,目的是助力零售业转型而生,它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基于全球领先的零售百货集团业务模型设计开发。

iReadyIT的微+(微软+微信)更被微软高层称赞为“市场的创造者”。

“创造者”一词是否谬赞我们不谈。

但是,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化本身就是这个世界上最酷的一件事儿了,只是这件事,中国也该出几个做成的公司了。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