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逆袭的背后是供应链架构逻辑

佚名 亿欧 2017-03-21 09:31:45

过去我们研究供应链架构,往往以企业为对象,从单一链条展开,关注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链主)与非核心企业(链属)之间如何进行有效协同,从而提升单一供应链的效率和价值,并与其它供应链展开竞争。

为了确保竞争优势,企业往往拒绝共享。因其体系封闭,内生循环,笔者将其称之为 " 封闭式企业供应链体系 "。

近几年,伴随着供应链上第三方(如物流、金融、信息服务方等)的服务水平和整合能力的大幅提升,供应链架构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拓展,出现了产业 / 平台供应链的概念。

在供应链网络中,产业 B2B 平台方同时为多条供应链服务,他们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增值服务,吸引了大量的上下游企业入驻平台,形成了 " 企业(N)+ 产业平台 ( 1 ) + 企业 ( M ) " 的模式。

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平台往往强调共享。因其体系开放,外生循环,笔者将其称之为 " 开放式产业平台供应链体系 "。(为什么需要在平台前加上 " 产业 " 这个限定词,原因很简单:产业之间的差异巨大,只有当平台将其关注点下沉到某个产业的时候,它才能做到足够的专注,才能发现产业上的痛点和效率改善点。)

如果往前追溯十年,我们会发现,这些供应链上的第三方服务商大多较为弱小,且十分分散,服务内容也较为单一。他们或者依附于某(几)个大企业集团(链主),依靠链主给予的业务维持生存和发展,典型的代表如合同物流;他们或者仅从事某单一业务,是该业务领域的专家,但是无法形成综合解决方案,客户数量多,但是利润微薄,且可替代性高,典型代表如货运代理公司。

弱小受欺,被动挨打。以物流企业为例,前些年我们参加物流行业的峰会,听到最多的就是 " 钱难赚 "、" 客户少 "、" 压力大 "。然而这几年情况大为改观,许多率先转型的物流企业如今做得风生水起,从 " 小屌丝 " 一下子变成了人人羡慕的 " 高富帅 "。其业务线也从过去单一的物流服务,拓展到了信息化,甚至是投融资等过去只有金融机构才有权利玩的 " 高大上 " 项目。

其实这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过去第三方企业重点关注的是三流中的某个流,如物流企业关注的是 " 实物流 ",IT 企业关注的是 " 信息流 ",金融机构关注的是 " 资金流 ",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在以品牌企业为核心的 " 封闭式供应链体系中 ",控盘的是核心企业,即 " 链主 "。链主是三流的整合者,它可以选择不同的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来为其服务,其它服务方只能唯命是从、俯首帖耳。

然而,当第三方服务企业对三流进行有效整合之后,它就能够脱离原有的 " 封闭式供应链 ",转而成为 " 开放式供应链 " 的主导者了。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产业平台方因为整合了 " 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 ",甚至有能力成为多个供应链链条上 " 链主 "。所以,我们判断谁是链主,与它在供应链上的位置没有关系,而取决于它是否掌握了供应链的核心,即 " 三流 "。

在供应链体系从 " 封闭式 " 向 " 开放式 ",从 " 企业 " 向 " 产业平台 " 转变的过程中,供应链的管理、供应链的架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作为供应链架构师,我们不妨来做个对比。

首先来看 " 封闭式企业供应链体系 " 的架构重点:

1、供应链结构:推拉结合,核心企业控制三流

通过 " 两向一点、推拉结合 ",来降低牛鞭效应对供应链造成的影响。具体见笔者专著《供应链架构师——从战略到运营》第三章。核心企业地位的强弱体现在其对该封闭链条三流的掌控力上。

2、资金流:关注企业现金周期、供应链 1+N 模式

这里面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现金周期,我们希望做成是负数(天),这样企业可以做到资金不断流,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第二部分是尝试使用供应链金融工具。作为链主,可以利用自身资源推行 1+N 模式,提高上下游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控制力。具体见笔者专著《供应链架构师——从战略到运营》第九章。

3、实物流:关注外包与自建的合理规划,轻和重的合理搭配

对于核心竞争力部分要坚持自建,而且要敢于投资、敢于重资产。这方面,华为和京东是个好例子,这么多年的重度投入,换来了今天的成就,而且为竞争者筑起了高高的门槛。而对于非核心竞争力部分可以选择外包,3PL、VMI、IT 外包都有相当成熟的案例。

4、信息流:关注信息协同的等级

上下游协同,主要是打通信息的共享机制,可以使用 S&OP、CPFR、CRM、SRM、EDI 等方法、工具、系统来解决上下游信息共享的问题。然而,封闭式供应链共享的难点在于信任和竞争的博弈。一方面要相信自己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又要防着合作伙伴把信息分享给竞争对手。因此,封闭式供应链体系在协同上强调战略合作 + 信用背书:不同的信用、不同的关系、不同的信息共享等级。在某种程度上,这也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5、典型案例:可口可乐、宝洁、华为、海尔等

与 " 封闭式企业供应链体系 " 不同," 开放式产业平台供应链体系 " 的架构重点如下:

1、供应链结构:关注路径和效率的优化,平台企业整合三流

所谓路径 / 效率优化,即通过产业平台减少供应链上的非增值路径,但前提是平台要有足够的能力来整合三流。注意,这里使用的是 " 整合三流 " 而不是 " 控制三流 ",因为产业平台是一个开放式平台,应该通过有效整合三流来提供服务和价值,且避免与上下游发生过多的竞争;而企业封闭式供应链则以 " 控制三流 " 作为其保持竞争力的重点。这两者会有一定的不同。

2、资金流:提供供应链 N+1+M 服务,提供信用,风控是关键

在资金流上,产业平台作为第三方,可以依托上下游交易提供丰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并通过控制物权、数据、交易等来提供信用。由此,风控体系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平台资金流架构的关键点了。

3、实物流:提供物流增值服务,尽可能控制货权

由于为海量的上下游提供服务,物流的规模效率大大提升。物流企业重资产投入所产生的竞争优势以及成本优势得以体现。加上物流服务可以控制货权,为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了良好的信用支撑。所以笔者常说,物流企业天然具备做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4、信息流:信息共享,大数据和反向定制

信息流是平台的关键抓手,实物流可以不走、资金流可能不过,但是如果没有了信息流动,平台就完全失去了价值。因此,无论自营还是撮合,无论初级模式还是终极模式,信息系统的投入是所有产业平台都绕不过去的课题。掌握了信息流,才有了大数据的基础,才有可能未来走向 C2M/C2B 反向定制。

5、典型案例:找钢网找煤网科通芯城

供应链,从企业到产业 B2B,从封闭到开放,是大势所趋。当价值链发生调整的时候,企业的核心价值是否会发生变化,企业的供应链架构是否会受到冲击,是坚守还是变革,每一家企业都应当思考。

诚然,未来的供应链一定是 " 封闭 " 和 " 开放 " 二者皆有。强势企业可以继续深耕经营其封闭供应链,保持其竞争优势。而弱势企业则需要抱团取暖,依托平台提供的供应链服务来与大企业集团展开竞争。

这是一个有趣的时代,微笑曲线已经渐行渐远,强权不再独揽,屌丝可以逆袭,平台可以爆发。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寻自身存在的价值!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