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预订平台未来的路:走向B端

池源 亿欧 2016-12-05 08:17:32

2013年,将线下实体与线上互联网资源紧密结合的O2O概念在中国迅速走红,并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发展至顶峰。与餐饮、打车、生鲜等各类生活服务业相同,体育场馆作为体育行业中最重要的物质载体,也借鉴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思路,发现机会的创业者纷纷将线下的场馆资源搬到互联网平台上。

场馆预定

随着收入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阶段,国人越来越重视运动和健康,对场馆的需求真实存在且日益增加。因此,这种模式当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户与场馆之间的供需矛盾:信息不对称、更新不及时、预订缺乏保障等,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除了需求端的增长之外,2014年年底出台的“46号文件”将体育产业消费推上了风口,其中对于体育场馆的应用和服务也提出了要求和目标。

在需求的刺激和政策的扶持下,互联网场馆预订平台迅速增加,据界面报道,在2014年底,市面上就有超过100种功能相近的应用。

但是,与曾经盛极一时的O2O以及被“吹”上风口上的体育产业一样,场馆预订平台面临的现状也是市场萎缩以及资本寒冬。这两年的时间里,场馆预订行业暴露出怎样的硬伤?未来的路又要往哪走?

留不住的场馆和用户

与许多O2O项目相同,为了维持用户量和线下合作资源,互联网场馆预订平台在初期也采取地推加补贴的方式实现扩张和跑马圈地。这种“粗暴”的模式在表面的火热之外,也暴露出场馆预订行业背后的问题:优质场馆资源的稀缺和用户缺乏忠诚度。

2014年成立的球友圈已经推出场馆预订业务两年有余,CEO安磊对这个行业有切身体会:“目前在to C端的场馆预订业务,所有的平台都处于萎缩的状态。”安磊透露,“C端用户的特点就是没有补贴或优惠就不会使用你的平台。而且C端用户忠诚度比较低,一个情况是用户在第一次使用之后,再次预订时就可能会直接跟场馆联系;另一个就是用户手机里有多个平台,哪个有优惠就使用哪个。”

除了用户忠诚度的问题,安磊也表示场馆的合作意愿低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如何打开场馆资源,提升与场馆合作的粘着度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而动网的创始人兼CEO梅子佳也有着相同的观点:“to C业务获客成本过高,用户基本都是靠场馆补贴获取的,其实都是场馆的存量用户,补贴一停就又回归原来的预订模式,只有少量用户能留下。而这些公司补贴的钱早晚是会烧完的,一方面从场馆收不到钱,一方面又要靠补贴维持订单量,所以很处境很艰难。”

在梅子佳看来,C端的场馆预订并不是一个高频的需求,整个市场的基础是用户量,“其实更像是旅游景区或电影院,用户量支撑起这个市场,而不是单一用户的高频需求,这个和打车或吃饭不同。”

to C模式不成立,服务B端是未来方向

场馆预订平台曾经被看作为切实解决了用户与场馆信息不对称痛点的优质标的,但是现实是在场馆和用户两端都处于一种无力的状态,其盈利能力甚至整个模式都受到了质疑。

“场馆预订实际上利润率是非常低的,我们平台每一单大概是1元到5元不等的盈利,而其他的平台可能连这个数字也达到不了,只实现了大量的流水。”安磊表示,“要实现盈利,需要的是海量的用户、巨额的单量和于场馆紧密的关系。”

梅子佳则认为:“to C本来就不是理想的模式,甚至预订本身并不是一个模式,只是模式中的一环,但很多to C的公司把它当成一个模式。”

单纯地服务于C端用户的模式已经走入了“死胡同”,而to B方向业务则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既可以为大流量平台服务,也可以为线下场馆服务。

梅子佳的动网就把场馆预订作为一个C端的入口。“场馆预订是一个把用户拉进场馆的过程,除了预订本身的盈利,还有用户进场馆后续的盈利。”他进一步表示,“动网的定位是B2B2C,2C只是模式中的一环,不是全部,我们更多业务是2B的,今后会按照计划逐步完善我们的场馆服务体系。”

与动网相似,球友圈也将场馆预订作为业务体系中的基础服务类业务。“目前我们的场地预订业务实际上来自于很多的流量入口,比如阿里体育和百度糯米等。目前我们的主要方向是to B,我们是作为一些有大流量的平台的下游服务商来开展业务。”另外一方面,球友圈还为场馆提供广告业务拓展和活动赛事等基础服务。“帮助场馆带来更多的盈利点,这样场馆才更愿意跟我们合作。”

在资本寒冬下,体育产业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大量创业初期的互联网项目萎缩、死亡,背后的硬伤正是盈利能力的羸弱。而对于场馆预订来说,B端和线下这两个现金流良好的方向或许会成为走出阴霾的关键。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