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2年估值20亿美元 雷军看好 卖白菜的钱真这么好赚?

企业说 2016-06-13 15:48:29

今天要说的这家企业名叫美菜网,是一家主打农产品和蔬菜水果的B2B生鲜食材电商,创始人为刘传军,担任过窝窝团副总裁。

今天要说的这家企业名叫美菜网,是一家主打农产品和蔬菜水果的B2B生鲜食材电商,创始人为刘传军,担任过窝窝团副总裁。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企业说”(ID:qiyehshow)  美菜网于2014年6月正式上线,2015年9月,已完成C轮<a href=http://www.2b.cn/rongz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融资</a>,日前美菜网在自家的招聘H5页面中透露已完成D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0亿,估值近20亿美元。  12年估值20亿美元,美菜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以下是美菜网历次融资情况:  2014年6月获得真格基金1000万元天使轮<a href=http://www.2b.cn/rongz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投资</a>;  2014年11月获得蓝湖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2015年2月获得顺为基金(雷军系)和蓝湖资本共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  2015年8月完成H capital、美团领投的C轮融资;  2016年6月透露完成D轮融资,据36氪,厚朴基金(LP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和新加坡淡马锡投资)参与本轮融资。  短短两年,估值就做到20亿美金,这和美菜网迎合“互联网+”浪潮及其商业模式有关,其促成农民和餐馆直接交易(市场是刚需,风险小、盈利快),通过压缩农产品的供应链,改变传统的农产品流通的一级、二级、三级分销商直到餐厅的层层抽成的局面,一方面降低人力物力成本,一方面可提高农民收入。  在互联网+农业领域,有轻运营(淘宝平台模式,通过促成交易赚服务费)及重运营(自营)两种模式,轻运营是目前主流,美菜网反其道而行之,选择自建采购+供应商进驻来解决采购;自建分拣中心+仓储;配送端采用分包配送模式;运营采用一线地推+客服体系直面餐馆,如此一来,美菜已经有近6000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仓储工作人员。这和<a href=http://www.2b.cn/show/JD.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京东</a>十分类似,必然面临管理边际成本的问题。  2不是唱衰美菜,但这几点必须重视  美菜网已经成长为同领域内的明星企业甚至领头羊企业,但其做的生鲜食材配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已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项目,小配菜公司加批发商的组合已经做得相当好,甚至效率更高。  因此,针对“餐厅食材B2B电商是不是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发起投票,得到的大部分是反对票,结论大致都是“迟早全都要烧死”。  论规模,美菜网20美元估值相比食材行业超1万亿/每年的交易规模,也远远不够看。据统计,全国有将近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全国餐饮食材有3万亿的市场。生鲜电商发展2014年达到260亿,2015年达到560亿。市场潜力巨大且发展迅速。  而食材行业另一个特点是,受制于地域、气候、消费习惯、物流、政策等因素影响,迄今为止没有形成垄断性企业,也没有形成单品垄断型企业(食盐除外)。但实际上,这个市场又是中国最早市场化的,改革开放之初就打破了垄断,属于进入门槛极低,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以此来看,你还会认为“卖白菜”的钱容易赚吗?美菜网未来又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美菜网模式又是否可持续?企业说认为这些问题都有值得探讨的价值,这能为当局者拨开迷雾,不要认为今天谁拿到了融资,明天谁得到了政策扶持,就是成功了,更重要的还是摸清这个行业的脉络,找准真正的痛点。  3大型自营电商VS小配菜公司+批发商,孰优孰劣?  美菜网对食材行业痛点的理解,官网的两张宣传图很能说明问题(如下),但这抓住本质了吗?  先说说“睡到自然醒”,众所周知,为挑到好食材, 同时给后期的卸货、整理、挑拣、上架预留时间,餐饮老板需要凌晨去批发市场采购。有了美莱帮助采购,餐饮人不再需要起早贪黑,想想确实很美好,但这个梦想能实现吗?  答案是不能,理由如下:  第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美菜网是以日营业额在6000-12000元的餐厅为目标群体,大商家、大酒店是不会和美莱网这样的平台进行合作的,原因很简单,大商家都是进行供应商月结算的。而美菜网属于电商平台需要的预付形式。这就形成一个弊端——中小餐馆是不同意有大订单的,而且每个餐馆对于食材的要求与特殊习惯不尽相同,每一种菜,都有好几种、十几种的区别,不同品种价格差异很大。如果美莱没有专业的采购人员,是很难满足餐馆对不同品种的需求。即使勉强能够供应,SKU过多也会导致平台难以对每一个单品都有足够强的供应链话语权。  反观传统的小型批发商,它们长期驻扎在批发市场、菜市场周边,充分掌握摊贩、食材价格、供应等情况,与酒店、餐馆、饭店、快餐店、大排档、工厂、食堂等客户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彼此熟悉,相互信任,下单、价格、账务往来一个电话或一个微信就能搞定,还能充分满足客户细分需求,比如要什么品种、什么品质的菜,甚至能提供择菜、预处理的工作。美莱凭什么突破这种密切的关系?靠补贴吗?补贴又能持久吗?  第二,价廉、质优才是痛点,否则一切免谈。目前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低,为了生存,餐饮人需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如何采购到低廉、货优的食材成为赚钱与否的关键之一。美菜网的重运营模式从本质来看说是电商不如说是食材供应商的互联网化应用,既然还是供应商,关注点将是“走量”,美菜网是没有动力像小餐馆者一样去寻找低价的蔬菜的,也不会过分去把控菜的品质和品种的。而品质、品种影响的是一家餐厅的口味,招牌都不在了,节省的睡眠时间、省下的采购成本又有什么用?  话又说回来,美菜网能否以较低的价格拿到食材也是一个问题,其促成农民和餐厅直接交易,规避开中间几个盈利点较少的环节,但是自己负担起昂贵的物流、仓储、冷链环节,这种全品类重模式大仓统配的操作方式不但规模不经济,而且在个性化服务,菜品质量保证等方面对比传统模式甚至是倒退的。  美菜网的财报已很好地反映出这个问题,据36氪,美菜网2015年至少亏损2.5亿,成本主要体现在仓储(地租、人力)、物流配送、营销获客等方面,其中又以仓储成本最高。  据悉,要在北京建一个10万平方米的仓库,每月的租金+人工(近千人)可达千万。而美莱网已经入驻30多个城市,据亿邦动力网,租金加上第三方物流费用、补贴费用,以及 30%以上的耗损率,美菜的月亏损额在 5000 万以上。  由此来看,美菜网让产品直达源头的设想确实很美好,但认为去掉中间环节就能赚取差价实现盈利还是太过乐观。  不过,美菜网投资方蓝魔资本对美莱网商业模型还是看好的,其认为,相比自由市场,自营电商能有效提高“人效”(人均交易额)、坪效(每平方土地的交易额),以及商品的损耗(周转速度、摆卖搬动次数)。其还提到美国一家企业Sysco,同样为中小餐馆提供生鲜供应链服务,已经实现销售额接近500亿美金,其中,核心业务生鲜食材供应占其35%的销售额和60%的税前利润。  而在企业说看来,要做农副产品,自建物流或许是必然,食材行业竞争门槛低,自建物流就是抵挡后来者的护城河。但是,要沉淀充实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仓储管理能力、物流管理能力、冷链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没有三年五载是很难的,美菜网要有起长期过苦日子的心理准备。  我们也同时观察到美菜网一个变化,其正在开辟餐馆以外的C端客户,公司旗下社区O2O服务 “美家美鲜”,用户可每晚10点下单,当晚由美菜网或供应商发货,由自建的 “美鲜送” 物流配送至社区附近的合作便利店、洗衣店等,由用户次日自提。在整合完B端之后,基础的能力建立起来,进入C端,无疑是一条能够走通的路。不过类似的电商平台也不少,竞争压力也挺大。美菜网也未披露这块业务的运营情况。  4为8亿农民谋幸福,美菜网凭什么做到?  梳理了一下美菜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美菜网官网上第二条标语“生活越来越好了”却画了一个更大的“饼”,从公开资料获悉,这条标语和美菜网的使命密切相关——让老百姓生活更简单,为8亿农民谋幸福,让13亿中国人吃上放心菜,让天下餐厅没有难做的生意。  不得不承认,美菜网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梦,但结合实际,要实现起来更不容易,就像知乎用户“携笔从农”所质疑的,全国这么多个批发市场,有的年营业额高达60亿,交易量多达200多吨,就是如此巨大的交易量,我们的农民都还没有脱贫致富。你美莱凭什么能做到?  企业说总结:  生鲜食材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蛋糕,但是想吃到这个蛋糕的人太多,而且已经有很多人失败了,美菜网的模式不是不行,但如果只是将线下传统业务搬到线上,做一个互联网+简单的包装,是很难成功的,事实上,美菜网已经站在十字路口,未来是选择继续扩张,还是收缩战线,选择一个更轻的模式,将会左右美莱的未来。而拿到D轮融资之后美菜会做什么,会是这个疑问的有力参考。  最后企业说想说的是,刘传军想成为改变中国农业情怀落地的践行者,这个梦想确实很伟大,社会应该鼓励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企业说也相信,即使美菜网最终不幸失败,在生鲜电商史上,它也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注企业说(qiyeshow),一键求财经新闻真相↓↓↓,就这么简单!

美菜网于2014年6月正式上线,2015年9月,已完成C轮融资,日前美菜网在自家的招聘H5页面中透露已完成D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0亿,估值近20亿美元。

2年估值20亿美元,美菜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以下是美菜网历次融资情况:

2014年6月获得真格基金1000万元天使轮投资;

2014年11月获得蓝湖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2015年2月获得顺为基金(雷军系)和蓝湖资本共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

2015年8月完成H capital、美团领投的C轮融资;

2016年6月透露完成D轮融资,据36氪,厚朴基金(LP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和新加坡淡马锡投资)参与本轮融资。

短短两年,估值就做到20亿美金,这和美菜网迎合“互联网+”浪潮及其商业模式有关,其促成农民和餐馆直接交易(市场是刚需,风险小、盈利快),通过压缩农产品的供应链,改变传统的农产品流通的一级、二级、三级分销商直到餐厅的层层抽成的局面,一方面降低人力物力成本,一方面可提高农民收入。

在互联网+农业领域,有轻运营(淘宝平台模式,通过促成交易赚服务费)及重运营(自营)两种模式,轻运营是目前主流,美菜网反其道而行之,选择自建采购+供应商进驻来解决采购;自建分拣中心+仓储;配送端采用分包配送模式;运营采用一线地推+客服体系直面餐馆,如此一来,美菜已经有近6000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仓储工作人员。这和京东十分类似,必然面临管理边际成本的问题。

不是唱衰美菜,但这几点必须重视

美菜网已经成长为同领域内的明星企业甚至领头羊企业,但其做的生鲜食材配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已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项目,小配菜公司加批发商的组合已经做得相当好,甚至效率更高。

因此,针对“餐厅食材B2B电商是不是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发起投票,得到的大部分是反对票,结论大致都是“迟早全都要烧死”。

今天要说的这家企业名叫美菜网,是一家主打农产品和蔬菜水果的B2B生鲜食材电商,创始人为刘传军,担任过窝窝团副总裁。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企业说”(ID:qiyehshow)  美菜网于2014年6月正式上线,2015年9月,已完成C轮融资,日前美菜网在自家的招聘H5页面中透露已完成D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0亿,估值近20亿美元。  12年估值20亿美元,美菜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以下是美菜网历次融资情况:  2014年6月获得真格基金1000万元天使轮投资;  2014年11月获得蓝湖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2015年2月获得顺为基金(雷军系)和蓝湖资本共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  2015年8月完成H capital、美团领投的C轮融资;  2016年6月透露完成D轮融资,据36氪,厚朴基金(LP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和新加坡淡马锡投资)参与本轮融资。  短短两年,估值就做到20亿美金,这和美菜网迎合“互联网+”浪潮及其商业模式有关,其促成农民和餐馆直接交易(市场是刚需,风险小、盈利快),通过压缩农产品的供应链,改变传统的农产品流通的一级、二级、三级分销商直到餐厅的层层抽成的局面,一方面降低人力物力成本,一方面可提高农民收入。  在互联网+农业领域,有轻运营(淘宝平台模式,通过促成交易赚服务费)及重运营(自营)两种模式,轻运营是目前主流,美菜网反其道而行之,选择自建采购+供应商进驻来解决采购;自建分拣中心+仓储;配送端采用分包配送模式;运营采用一线地推+客服体系直面餐馆,如此一来,美菜已经有近6000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仓储工作人员。这和京东十分类似,必然面临管理边际成本的问题。  2不是唱衰美菜,但这几点必须重视  美菜网已经成长为同领域内的明星企业甚至领头羊企业,但其做的生鲜食材配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已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项目,小配菜公司加批发商的组合已经做得相当好,甚至效率更高。  因此,针对“餐厅食材B2B电商是不是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发起投票,得到的大部分是反对票,结论大致都是“迟早全都要烧死”。  论规模,美菜网20美元估值相比食材行业超1万亿/每年的交易规模,也远远不够看。据统计,全国有将近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全国餐饮食材有3万亿的市场。生鲜电商发展2014年达到260亿,2015年达到560亿。市场潜力巨大且发展迅速。  而食材行业另一个特点是,受制于地域、气候、消费习惯、物流、政策等因素影响,迄今为止没有形成垄断性企业,也没有形成单品垄断型企业(食盐除外)。但实际上,这个市场又是中国最早市场化的,改革开放之初就打破了垄断,属于进入门槛极低,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以此来看,你还会认为“卖白菜”的钱容易赚吗?美菜网未来又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美菜网模式又是否可持续?企业说认为这些问题都有值得探讨的价值,这能为当局者拨开迷雾,不要认为今天谁拿到了融资,明天谁得到了政策扶持,就是成功了,更重要的还是摸清这个行业的脉络,找准真正的痛点。  3大型自营电商VS小配菜公司+批发商,孰优孰劣?  美菜网对食材行业痛点的理解,官网的两张宣传图很能说明问题(如下),但这抓住本质了吗?  先说说“睡到自然醒”,众所周知,为挑到好食材, 同时给后期的卸货、整理、挑拣、上架预留时间,餐饮老板需要凌晨去批发市场采购。有了美莱帮助采购,餐饮人不再需要起早贪黑,想想确实很美好,但这个梦想能实现吗?  答案是不能,理由如下:  第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美菜网是以日营业额在6000-12000元的餐厅为目标群体,大商家、大酒店是不会和美莱网这样的平台进行合作的,原因很简单,大商家都是进行供应商月结算的。而美菜网属于电商平台需要的预付形式。这就形成一个弊端——中小餐馆是不同意有大订单的,而且每个餐馆对于食材的要求与特殊习惯不尽相同,每一种菜,都有好几种、十几种的区别,不同品种价格差异很大。如果美莱没有专业的采购人员,是很难满足餐馆对不同品种的需求。即使勉强能够供应,SKU过多也会导致平台难以对每一个单品都有足够强的供应链话语权。  反观传统的小型批发商,它们长期驻扎在批发市场、菜市场周边,充分掌握摊贩、食材价格、供应等情况,与酒店、餐馆、饭店、快餐店、大排档、工厂、食堂等客户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彼此熟悉,相互信任,下单、价格、账务往来一个电话或一个微信就能搞定,还能充分满足客户细分需求,比如要什么品种、什么品质的菜,甚至能提供择菜、预处理的工作。美莱凭什么突破这种密切的关系?靠补贴吗?补贴又能持久吗?  第二,价廉、质优才是痛点,否则一切免谈。目前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低,为了生存,餐饮人需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如何采购到低廉、货优的食材成为赚钱与否的关键之一。美菜网的重运营模式从本质来看说是电商不如说是食材供应商的互联网化应用,既然还是供应商,关注点将是“走量”,美菜网是没有动力像小餐馆者一样去寻找低价的蔬菜的,也不会过分去把控菜的品质和品种的。而品质、品种影响的是一家餐厅的口味,招牌都不在了,节省的睡眠时间、省下的采购成本又有什么用?  话又说回来,美菜网能否以较低的价格拿到食材也是一个问题,其促成农民和餐厅直接交易,规避开中间几个盈利点较少的环节,但是自己负担起昂贵的物流、仓储、冷链环节,这种全品类重模式大仓统配的操作方式不但规模不经济,而且在个性化服务,菜品质量保证等方面对比传统模式甚至是倒退的。  美菜网的财报已很好地反映出这个问题,据36氪,美菜网2015年至少亏损2.5亿,成本主要体现在仓储(地租、人力)、物流配送、营销获客等方面,其中又以仓储成本最高。  据悉,要在北京建一个10万平方米的仓库,每月的租金+人工(近千人)可达千万。而美莱网已经入驻30多个城市,据亿邦动力网,租金加上第三方物流费用、补贴费用,以及 30%以上的耗损率,美菜的月亏损额在 5000 万以上。  由此来看,美菜网让产品直达源头的设想确实很美好,但认为去掉中间环节就能赚取差价实现盈利还是太过乐观。  不过,美菜网投资方蓝魔资本对美莱网商业模型还是看好的,其认为,相比自由市场,自营电商能有效提高“人效”(人均交易额)、坪效(每平方土地的交易额),以及商品的损耗(周转速度、摆卖搬动次数)。其还提到美国一家企业Sysco,同样为中小餐馆提供生鲜供应链服务,已经实现销售额接近500亿美金,其中,核心业务生鲜食材供应占其35%的销售额和60%的税前利润。  而在企业说看来,要做农副产品,自建物流或许是必然,食材行业竞争门槛低,自建物流就是抵挡后来者的护城河。但是,要沉淀充实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仓储管理能力、物流管理能力、冷链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没有三年五载是很难的,美菜网要有起长期过苦日子的心理准备。  我们也同时观察到美菜网一个变化,其正在开辟餐馆以外的C端客户,公司旗下社区O2O服务 “美家美鲜”,用户可每晚10点下单,当晚由美菜网或供应商发货,由自建的 “美鲜送” 物流配送至社区附近的合作便利店、洗衣店等,由用户次日自提。在整合完B端之后,基础的能力建立起来,进入C端,无疑是一条能够走通的路。不过类似的电商平台也不少,竞争压力也挺大。美菜网也未披露这块业务的运营情况。  4为8亿农民谋幸福,美菜网凭什么做到?  梳理了一下美菜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美菜网官网上第二条标语“生活越来越好了”却画了一个更大的“饼”,从公开资料获悉,这条标语和美菜网的使命密切相关——让老百姓生活更简单,为8亿农民谋幸福,让13亿中国人吃上放心菜,让天下餐厅没有难做的生意。  不得不承认,美菜网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梦,但结合实际,要实现起来更不容易,就像知乎用户“携笔从农”所质疑的,全国这么多个批发市场,有的年营业额高达60亿,交易量多达200多吨,就是如此巨大的交易量,我们的农民都还没有脱贫致富。你美莱凭什么能做到?  企业说总结:  生鲜食材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蛋糕,但是想吃到这个蛋糕的人太多,而且已经有很多人失败了,美菜网的模式不是不行,但如果只是将线下传统业务搬到线上,做一个互联网+简单的包装,是很难成功的,事实上,美菜网已经站在十字路口,未来是选择继续扩张,还是收缩战线,选择一个更轻的模式,将会左右美莱的未来。而拿到D轮融资之后美菜会做什么,会是这个疑问的有力参考。  最后企业说想说的是,刘传军想成为改变中国农业情怀落地的践行者,这个梦想确实很伟大,社会应该鼓励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企业说也相信,即使美菜网最终不幸失败,在生鲜电商史上,它也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注企业说(qiyeshow),一键求财经新闻真相↓↓↓,就这么简单!

论规模,美菜网20美元估值相比食材行业超1万亿/每年的交易规模,也远远不够看。据统计,全国有将近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全国餐饮食材有3万亿的市场。生鲜电商发展2014年达到260亿,2015年达到560亿。市场潜力巨大且发展迅速。

而食材行业另一个特点是,受制于地域、气候、消费习惯、物流、政策等因素影响,迄今为止没有形成垄断性企业,也没有形成单品垄断型企业(食盐除外)。但实际上,这个市场又是中国最早市场化的,改革开放之初就打破了垄断,属于进入门槛极低,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以此来看,你还会认为“卖白菜”的钱容易赚吗?美菜网未来又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美菜网模式又是否可持续?企业说认为这些问题都有值得探讨的价值,这能为当局者拨开迷雾,不要认为今天谁拿到了融资,明天谁得到了政策扶持,就是成功了,更重要的还是摸清这个行业的脉络,找准真正的痛点。

大型自营电商VS小配菜公司+批发商,孰优孰劣?

美菜网对食材行业痛点的理解,官网的两张宣传图很能说明问题(如下),但这抓住本质了吗?

今天要说的这家企业名叫美菜网,是一家主打农产品和蔬菜水果的B2B生鲜食材电商,创始人为刘传军,担任过窝窝团副总裁。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企业说”(ID:qiyehshow)  美菜网于2014年6月正式上线,2015年9月,已完成C轮融资,日前美菜网在自家的招聘H5页面中透露已完成D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0亿,估值近20亿美元。  12年估值20亿美元,美菜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以下是美菜网历次融资情况:  2014年6月获得真格基金1000万元天使轮投资;  2014年11月获得蓝湖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2015年2月获得顺为基金(雷军系)和蓝湖资本共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  2015年8月完成H capital、美团领投的C轮融资;  2016年6月透露完成D轮融资,据36氪,厚朴基金(LP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和新加坡淡马锡投资)参与本轮融资。  短短两年,估值就做到20亿美金,这和美菜网迎合“互联网+”浪潮及其商业模式有关,其促成农民和餐馆直接交易(市场是刚需,风险小、盈利快),通过压缩农产品的供应链,改变传统的农产品流通的一级、二级、三级分销商直到餐厅的层层抽成的局面,一方面降低人力物力成本,一方面可提高农民收入。  在互联网+农业领域,有轻运营(淘宝平台模式,通过促成交易赚服务费)及重运营(自营)两种模式,轻运营是目前主流,美菜网反其道而行之,选择自建采购+供应商进驻来解决采购;自建分拣中心+仓储;配送端采用分包配送模式;运营采用一线地推+客服体系直面餐馆,如此一来,美菜已经有近6000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仓储工作人员。这和京东十分类似,必然面临管理边际成本的问题。  2不是唱衰美菜,但这几点必须重视  美菜网已经成长为同领域内的明星企业甚至领头羊企业,但其做的生鲜食材配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已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项目,小配菜公司加批发商的组合已经做得相当好,甚至效率更高。  因此,针对“餐厅食材B2B电商是不是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发起投票,得到的大部分是反对票,结论大致都是“迟早全都要烧死”。  论规模,美菜网20美元估值相比食材行业超1万亿/每年的交易规模,也远远不够看。据统计,全国有将近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全国餐饮食材有3万亿的市场。生鲜电商发展2014年达到260亿,2015年达到560亿。市场潜力巨大且发展迅速。  而食材行业另一个特点是,受制于地域、气候、消费习惯、物流、政策等因素影响,迄今为止没有形成垄断性企业,也没有形成单品垄断型企业(食盐除外)。但实际上,这个市场又是中国最早市场化的,改革开放之初就打破了垄断,属于进入门槛极低,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以此来看,你还会认为“卖白菜”的钱容易赚吗?美菜网未来又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美菜网模式又是否可持续?企业说认为这些问题都有值得探讨的价值,这能为当局者拨开迷雾,不要认为今天谁拿到了融资,明天谁得到了政策扶持,就是成功了,更重要的还是摸清这个行业的脉络,找准真正的痛点。  3大型自营电商VS小配菜公司+批发商,孰优孰劣?  美菜网对食材行业痛点的理解,官网的两张宣传图很能说明问题(如下),但这抓住本质了吗?  先说说“睡到自然醒”,众所周知,为挑到好食材, 同时给后期的卸货、整理、挑拣、上架预留时间,餐饮老板需要凌晨去批发市场采购。有了美莱帮助采购,餐饮人不再需要起早贪黑,想想确实很美好,但这个梦想能实现吗?  答案是不能,理由如下:  第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美菜网是以日营业额在6000-12000元的餐厅为目标群体,大商家、大酒店是不会和美莱网这样的平台进行合作的,原因很简单,大商家都是进行供应商月结算的。而美菜网属于电商平台需要的预付形式。这就形成一个弊端——中小餐馆是不同意有大订单的,而且每个餐馆对于食材的要求与特殊习惯不尽相同,每一种菜,都有好几种、十几种的区别,不同品种价格差异很大。如果美莱没有专业的采购人员,是很难满足餐馆对不同品种的需求。即使勉强能够供应,SKU过多也会导致平台难以对每一个单品都有足够强的供应链话语权。  反观传统的小型批发商,它们长期驻扎在批发市场、菜市场周边,充分掌握摊贩、食材价格、供应等情况,与酒店、餐馆、饭店、快餐店、大排档、工厂、食堂等客户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彼此熟悉,相互信任,下单、价格、账务往来一个电话或一个微信就能搞定,还能充分满足客户细分需求,比如要什么品种、什么品质的菜,甚至能提供择菜、预处理的工作。美莱凭什么突破这种密切的关系?靠补贴吗?补贴又能持久吗?  第二,价廉、质优才是痛点,否则一切免谈。目前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低,为了生存,餐饮人需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如何采购到低廉、货优的食材成为赚钱与否的关键之一。美菜网的重运营模式从本质来看说是电商不如说是食材供应商的互联网化应用,既然还是供应商,关注点将是“走量”,美菜网是没有动力像小餐馆者一样去寻找低价的蔬菜的,也不会过分去把控菜的品质和品种的。而品质、品种影响的是一家餐厅的口味,招牌都不在了,节省的睡眠时间、省下的采购成本又有什么用?  话又说回来,美菜网能否以较低的价格拿到食材也是一个问题,其促成农民和餐厅直接交易,规避开中间几个盈利点较少的环节,但是自己负担起昂贵的物流、仓储、冷链环节,这种全品类重模式大仓统配的操作方式不但规模不经济,而且在个性化服务,菜品质量保证等方面对比传统模式甚至是倒退的。  美菜网的财报已很好地反映出这个问题,据36氪,美菜网2015年至少亏损2.5亿,成本主要体现在仓储(地租、人力)、物流配送、营销获客等方面,其中又以仓储成本最高。  据悉,要在北京建一个10万平方米的仓库,每月的租金+人工(近千人)可达千万。而美莱网已经入驻30多个城市,据亿邦动力网,租金加上第三方物流费用、补贴费用,以及 30%以上的耗损率,美菜的月亏损额在 5000 万以上。  由此来看,美菜网让产品直达源头的设想确实很美好,但认为去掉中间环节就能赚取差价实现盈利还是太过乐观。  不过,美菜网投资方蓝魔资本对美莱网商业模型还是看好的,其认为,相比自由市场,自营电商能有效提高“人效”(人均交易额)、坪效(每平方土地的交易额),以及商品的损耗(周转速度、摆卖搬动次数)。其还提到美国一家企业Sysco,同样为中小餐馆提供生鲜供应链服务,已经实现销售额接近500亿美金,其中,核心业务生鲜食材供应占其35%的销售额和60%的税前利润。  而在企业说看来,要做农副产品,自建物流或许是必然,食材行业竞争门槛低,自建物流就是抵挡后来者的护城河。但是,要沉淀充实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仓储管理能力、物流管理能力、冷链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没有三年五载是很难的,美菜网要有起长期过苦日子的心理准备。  我们也同时观察到美菜网一个变化,其正在开辟餐馆以外的C端客户,公司旗下社区O2O服务 “美家美鲜”,用户可每晚10点下单,当晚由美菜网或供应商发货,由自建的 “美鲜送” 物流配送至社区附近的合作便利店、洗衣店等,由用户次日自提。在整合完B端之后,基础的能力建立起来,进入C端,无疑是一条能够走通的路。不过类似的电商平台也不少,竞争压力也挺大。美菜网也未披露这块业务的运营情况。  4为8亿农民谋幸福,美菜网凭什么做到?  梳理了一下美菜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美菜网官网上第二条标语“生活越来越好了”却画了一个更大的“饼”,从公开资料获悉,这条标语和美菜网的使命密切相关——让老百姓生活更简单,为8亿农民谋幸福,让13亿中国人吃上放心菜,让天下餐厅没有难做的生意。  不得不承认,美菜网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梦,但结合实际,要实现起来更不容易,就像知乎用户“携笔从农”所质疑的,全国这么多个批发市场,有的年营业额高达60亿,交易量多达200多吨,就是如此巨大的交易量,我们的农民都还没有脱贫致富。你美莱凭什么能做到?  企业说总结:  生鲜食材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蛋糕,但是想吃到这个蛋糕的人太多,而且已经有很多人失败了,美菜网的模式不是不行,但如果只是将线下传统业务搬到线上,做一个互联网+简单的包装,是很难成功的,事实上,美菜网已经站在十字路口,未来是选择继续扩张,还是收缩战线,选择一个更轻的模式,将会左右美莱的未来。而拿到D轮融资之后美菜会做什么,会是这个疑问的有力参考。  最后企业说想说的是,刘传军想成为改变中国农业情怀落地的践行者,这个梦想确实很伟大,社会应该鼓励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企业说也相信,即使美菜网最终不幸失败,在生鲜电商史上,它也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注企业说(qiyeshow),一键求财经新闻真相↓↓↓,就这么简单!

先说说“睡到自然醒”,众所周知,为挑到好食材,  同时给后期的卸货、整理、挑拣、上架预留时间,餐饮老板需要凌晨去批发市场采购。有了美莱帮助采购,餐饮人不再需要起早贪黑,想想确实很美好,但这个梦想能实现吗?

答案是不能,理由如下:

第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美菜网是以日营业额在6000-12000元的餐厅为目标群体,大商家、大酒店是不会和美莱网这样的平台进行合作的,原因很简单,大商家都是进行供应商月结算的。而美菜网属于电商平台需要的预付形式。这就形成一个弊端——中小餐馆是不同意有大订单的,而且每个餐馆对于食材的要求与特殊习惯不尽相同,每一种菜,都有好几种、十几种的区别,不同品种价格差异很大。如果美莱没有专业的采购人员,是很难满足餐馆对不同品种的需求。即使勉强能够供应,SKU过多也会导致平台难以对每一个单品都有足够强的供应链话语权。

反观传统的小型批发商,它们长期驻扎在批发市场、菜市场周边,充分掌握摊贩、食材价格、供应等情况,与酒店、餐馆、饭店、快餐店、大排档、工厂、食堂等客户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彼此熟悉,相互信任,下单、价格、账务往来一个电话或一个微信就能搞定,还能充分满足客户细分需求,比如要什么品种、什么品质的菜,甚至能提供择菜、预处理的工作。美莱凭什么突破这种密切的关系?靠补贴吗?补贴又能持久吗?

第二,价廉、质优才是痛点,否则一切免谈。目前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低,为了生存,餐饮人需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如何采购到低廉、货优的食材成为赚钱与否的关键之一。美菜网的重运营模式从本质来看说是电商不如说是食材供应商的互联网化应用,既然还是供应商,关注点将是“走量”,美菜网是没有动力像小餐馆者一样去寻找低价的蔬菜的,也不会过分去把控菜的品质和品种的。而品质、品种影响的是一家餐厅的口味,招牌都不在了,节省的睡眠时间、省下的采购成本又有什么用?

话又说回来,美菜网能否以较低的价格拿到食材也是一个问题,其促成农民和餐厅直接交易,规避开中间几个盈利点较少的环节,但是自己负担起昂贵的物流、仓储、冷链环节,这种全品类重模式大仓统配的操作方式不但规模不经济,而且在个性化服务,菜品质量保证等方面对比传统模式甚至是倒退的。

今天要说的这家企业名叫美菜网,是一家主打农产品和蔬菜水果的B2B生鲜食材电商,创始人为刘传军,担任过窝窝团副总裁。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企业说”(ID:qiyehshow)  美菜网于2014年6月正式上线,2015年9月,已完成C轮融资,日前美菜网在自家的招聘H5页面中透露已完成D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0亿,估值近20亿美元。  12年估值20亿美元,美菜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以下是美菜网历次融资情况:  2014年6月获得真格基金1000万元天使轮投资;  2014年11月获得蓝湖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2015年2月获得顺为基金(雷军系)和蓝湖资本共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  2015年8月完成H capital、美团领投的C轮融资;  2016年6月透露完成D轮融资,据36氪,厚朴基金(LP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和新加坡淡马锡投资)参与本轮融资。  短短两年,估值就做到20亿美金,这和美菜网迎合“互联网+”浪潮及其商业模式有关,其促成农民和餐馆直接交易(市场是刚需,风险小、盈利快),通过压缩农产品的供应链,改变传统的农产品流通的一级、二级、三级分销商直到餐厅的层层抽成的局面,一方面降低人力物力成本,一方面可提高农民收入。  在互联网+农业领域,有轻运营(淘宝平台模式,通过促成交易赚服务费)及重运营(自营)两种模式,轻运营是目前主流,美菜网反其道而行之,选择自建采购+供应商进驻来解决采购;自建分拣中心+仓储;配送端采用分包配送模式;运营采用一线地推+客服体系直面餐馆,如此一来,美菜已经有近6000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仓储工作人员。这和京东十分类似,必然面临管理边际成本的问题。  2不是唱衰美菜,但这几点必须重视  美菜网已经成长为同领域内的明星企业甚至领头羊企业,但其做的生鲜食材配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已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项目,小配菜公司加批发商的组合已经做得相当好,甚至效率更高。  因此,针对“餐厅食材B2B电商是不是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发起投票,得到的大部分是反对票,结论大致都是“迟早全都要烧死”。  论规模,美菜网20美元估值相比食材行业超1万亿/每年的交易规模,也远远不够看。据统计,全国有将近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全国餐饮食材有3万亿的市场。生鲜电商发展2014年达到260亿,2015年达到560亿。市场潜力巨大且发展迅速。  而食材行业另一个特点是,受制于地域、气候、消费习惯、物流、政策等因素影响,迄今为止没有形成垄断性企业,也没有形成单品垄断型企业(食盐除外)。但实际上,这个市场又是中国最早市场化的,改革开放之初就打破了垄断,属于进入门槛极低,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以此来看,你还会认为“卖白菜”的钱容易赚吗?美菜网未来又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美菜网模式又是否可持续?企业说认为这些问题都有值得探讨的价值,这能为当局者拨开迷雾,不要认为今天谁拿到了融资,明天谁得到了政策扶持,就是成功了,更重要的还是摸清这个行业的脉络,找准真正的痛点。  3大型自营电商VS小配菜公司+批发商,孰优孰劣?  美菜网对食材行业痛点的理解,官网的两张宣传图很能说明问题(如下),但这抓住本质了吗?  先说说“睡到自然醒”,众所周知,为挑到好食材, 同时给后期的卸货、整理、挑拣、上架预留时间,餐饮老板需要凌晨去批发市场采购。有了美莱帮助采购,餐饮人不再需要起早贪黑,想想确实很美好,但这个梦想能实现吗?  答案是不能,理由如下:  第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美菜网是以日营业额在6000-12000元的餐厅为目标群体,大商家、大酒店是不会和美莱网这样的平台进行合作的,原因很简单,大商家都是进行供应商月结算的。而美菜网属于电商平台需要的预付形式。这就形成一个弊端——中小餐馆是不同意有大订单的,而且每个餐馆对于食材的要求与特殊习惯不尽相同,每一种菜,都有好几种、十几种的区别,不同品种价格差异很大。如果美莱没有专业的采购人员,是很难满足餐馆对不同品种的需求。即使勉强能够供应,SKU过多也会导致平台难以对每一个单品都有足够强的供应链话语权。  反观传统的小型批发商,它们长期驻扎在批发市场、菜市场周边,充分掌握摊贩、食材价格、供应等情况,与酒店、餐馆、饭店、快餐店、大排档、工厂、食堂等客户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彼此熟悉,相互信任,下单、价格、账务往来一个电话或一个微信就能搞定,还能充分满足客户细分需求,比如要什么品种、什么品质的菜,甚至能提供择菜、预处理的工作。美莱凭什么突破这种密切的关系?靠补贴吗?补贴又能持久吗?  第二,价廉、质优才是痛点,否则一切免谈。目前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低,为了生存,餐饮人需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如何采购到低廉、货优的食材成为赚钱与否的关键之一。美菜网的重运营模式从本质来看说是电商不如说是食材供应商的互联网化应用,既然还是供应商,关注点将是“走量”,美菜网是没有动力像小餐馆者一样去寻找低价的蔬菜的,也不会过分去把控菜的品质和品种的。而品质、品种影响的是一家餐厅的口味,招牌都不在了,节省的睡眠时间、省下的采购成本又有什么用?  话又说回来,美菜网能否以较低的价格拿到食材也是一个问题,其促成农民和餐厅直接交易,规避开中间几个盈利点较少的环节,但是自己负担起昂贵的物流、仓储、冷链环节,这种全品类重模式大仓统配的操作方式不但规模不经济,而且在个性化服务,菜品质量保证等方面对比传统模式甚至是倒退的。  美菜网的财报已很好地反映出这个问题,据36氪,美菜网2015年至少亏损2.5亿,成本主要体现在仓储(地租、人力)、物流配送、营销获客等方面,其中又以仓储成本最高。  据悉,要在北京建一个10万平方米的仓库,每月的租金+人工(近千人)可达千万。而美莱网已经入驻30多个城市,据亿邦动力网,租金加上第三方物流费用、补贴费用,以及 30%以上的耗损率,美菜的月亏损额在 5000 万以上。  由此来看,美菜网让产品直达源头的设想确实很美好,但认为去掉中间环节就能赚取差价实现盈利还是太过乐观。  不过,美菜网投资方蓝魔资本对美莱网商业模型还是看好的,其认为,相比自由市场,自营电商能有效提高“人效”(人均交易额)、坪效(每平方土地的交易额),以及商品的损耗(周转速度、摆卖搬动次数)。其还提到美国一家企业Sysco,同样为中小餐馆提供生鲜供应链服务,已经实现销售额接近500亿美金,其中,核心业务生鲜食材供应占其35%的销售额和60%的税前利润。  而在企业说看来,要做农副产品,自建物流或许是必然,食材行业竞争门槛低,自建物流就是抵挡后来者的护城河。但是,要沉淀充实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仓储管理能力、物流管理能力、冷链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没有三年五载是很难的,美菜网要有起长期过苦日子的心理准备。  我们也同时观察到美菜网一个变化,其正在开辟餐馆以外的C端客户,公司旗下社区O2O服务 “美家美鲜”,用户可每晚10点下单,当晚由美菜网或供应商发货,由自建的 “美鲜送” 物流配送至社区附近的合作便利店、洗衣店等,由用户次日自提。在整合完B端之后,基础的能力建立起来,进入C端,无疑是一条能够走通的路。不过类似的电商平台也不少,竞争压力也挺大。美菜网也未披露这块业务的运营情况。  4为8亿农民谋幸福,美菜网凭什么做到?  梳理了一下美菜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美菜网官网上第二条标语“生活越来越好了”却画了一个更大的“饼”,从公开资料获悉,这条标语和美菜网的使命密切相关——让老百姓生活更简单,为8亿农民谋幸福,让13亿中国人吃上放心菜,让天下餐厅没有难做的生意。  不得不承认,美菜网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梦,但结合实际,要实现起来更不容易,就像知乎用户“携笔从农”所质疑的,全国这么多个批发市场,有的年营业额高达60亿,交易量多达200多吨,就是如此巨大的交易量,我们的农民都还没有脱贫致富。你美莱凭什么能做到?  企业说总结:  生鲜食材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蛋糕,但是想吃到这个蛋糕的人太多,而且已经有很多人失败了,美菜网的模式不是不行,但如果只是将线下传统业务搬到线上,做一个互联网+简单的包装,是很难成功的,事实上,美菜网已经站在十字路口,未来是选择继续扩张,还是收缩战线,选择一个更轻的模式,将会左右美莱的未来。而拿到D轮融资之后美菜会做什么,会是这个疑问的有力参考。  最后企业说想说的是,刘传军想成为改变中国农业情怀落地的践行者,这个梦想确实很伟大,社会应该鼓励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企业说也相信,即使美菜网最终不幸失败,在生鲜电商史上,它也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注企业说(qiyeshow),一键求财经新闻真相↓↓↓,就这么简单!

美菜网的财报已很好地反映出这个问题,据36氪,美菜网2015年至少亏损2.5亿,成本主要体现在仓储(地租、人力)、物流配送、营销获客等方面,其中又以仓储成本最高。

据悉,要在北京建一个10万平方米的仓库,每月的租金+人工(近千人)可达千万。而美莱网已经入驻30多个城市,据亿邦动力网,租金加上第三方物流费用、补贴费用,以及  30%以上的耗损率,美菜的月亏损额在 5000 万以上。

由此来看,美菜网让产品直达源头的设想确实很美好,但认为去掉中间环节就能赚取差价实现盈利还是太过乐观。

不过,美菜网投资方蓝魔资本对美莱网商业模型还是看好的,其认为,相比自由市场,自营电商能有效提高“人效”(人均交易额)、坪效(每平方土地的交易额),以及商品的损耗(周转速度、摆卖搬动次数)。其还提到美国一家企业Sysco,同样为中小餐馆提供生鲜供应链服务,已经实现销售额接近500亿美金,其中,核心业务生鲜食材供应占其35%的销售额和60%的税前利润。

今天要说的这家企业名叫美菜网,是一家主打农产品和蔬菜水果的B2B生鲜食材电商,创始人为刘传军,担任过窝窝团副总裁。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企业说”(ID:qiyehshow)  美菜网于2014年6月正式上线,2015年9月,已完成C轮融资,日前美菜网在自家的招聘H5页面中透露已完成D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0亿,估值近20亿美元。  12年估值20亿美元,美菜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以下是美菜网历次融资情况:  2014年6月获得真格基金1000万元天使轮投资;  2014年11月获得蓝湖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2015年2月获得顺为基金(雷军系)和蓝湖资本共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  2015年8月完成H capital、美团领投的C轮融资;  2016年6月透露完成D轮融资,据36氪,厚朴基金(LP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和新加坡淡马锡投资)参与本轮融资。  短短两年,估值就做到20亿美金,这和美菜网迎合“互联网+”浪潮及其商业模式有关,其促成农民和餐馆直接交易(市场是刚需,风险小、盈利快),通过压缩农产品的供应链,改变传统的农产品流通的一级、二级、三级分销商直到餐厅的层层抽成的局面,一方面降低人力物力成本,一方面可提高农民收入。  在互联网+农业领域,有轻运营(淘宝平台模式,通过促成交易赚服务费)及重运营(自营)两种模式,轻运营是目前主流,美菜网反其道而行之,选择自建采购+供应商进驻来解决采购;自建分拣中心+仓储;配送端采用分包配送模式;运营采用一线地推+客服体系直面餐馆,如此一来,美菜已经有近6000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仓储工作人员。这和京东十分类似,必然面临管理边际成本的问题。  2不是唱衰美菜,但这几点必须重视  美菜网已经成长为同领域内的明星企业甚至领头羊企业,但其做的生鲜食材配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已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项目,小配菜公司加批发商的组合已经做得相当好,甚至效率更高。  因此,针对“餐厅食材B2B电商是不是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发起投票,得到的大部分是反对票,结论大致都是“迟早全都要烧死”。  论规模,美菜网20美元估值相比食材行业超1万亿/每年的交易规模,也远远不够看。据统计,全国有将近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全国餐饮食材有3万亿的市场。生鲜电商发展2014年达到260亿,2015年达到560亿。市场潜力巨大且发展迅速。  而食材行业另一个特点是,受制于地域、气候、消费习惯、物流、政策等因素影响,迄今为止没有形成垄断性企业,也没有形成单品垄断型企业(食盐除外)。但实际上,这个市场又是中国最早市场化的,改革开放之初就打破了垄断,属于进入门槛极低,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以此来看,你还会认为“卖白菜”的钱容易赚吗?美菜网未来又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美菜网模式又是否可持续?企业说认为这些问题都有值得探讨的价值,这能为当局者拨开迷雾,不要认为今天谁拿到了融资,明天谁得到了政策扶持,就是成功了,更重要的还是摸清这个行业的脉络,找准真正的痛点。  3大型自营电商VS小配菜公司+批发商,孰优孰劣?  美菜网对食材行业痛点的理解,官网的两张宣传图很能说明问题(如下),但这抓住本质了吗?  先说说“睡到自然醒”,众所周知,为挑到好食材, 同时给后期的卸货、整理、挑拣、上架预留时间,餐饮老板需要凌晨去批发市场采购。有了美莱帮助采购,餐饮人不再需要起早贪黑,想想确实很美好,但这个梦想能实现吗?  答案是不能,理由如下:  第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美菜网是以日营业额在6000-12000元的餐厅为目标群体,大商家、大酒店是不会和美莱网这样的平台进行合作的,原因很简单,大商家都是进行供应商月结算的。而美菜网属于电商平台需要的预付形式。这就形成一个弊端——中小餐馆是不同意有大订单的,而且每个餐馆对于食材的要求与特殊习惯不尽相同,每一种菜,都有好几种、十几种的区别,不同品种价格差异很大。如果美莱没有专业的采购人员,是很难满足餐馆对不同品种的需求。即使勉强能够供应,SKU过多也会导致平台难以对每一个单品都有足够强的供应链话语权。  反观传统的小型批发商,它们长期驻扎在批发市场、菜市场周边,充分掌握摊贩、食材价格、供应等情况,与酒店、餐馆、饭店、快餐店、大排档、工厂、食堂等客户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彼此熟悉,相互信任,下单、价格、账务往来一个电话或一个微信就能搞定,还能充分满足客户细分需求,比如要什么品种、什么品质的菜,甚至能提供择菜、预处理的工作。美莱凭什么突破这种密切的关系?靠补贴吗?补贴又能持久吗?  第二,价廉、质优才是痛点,否则一切免谈。目前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低,为了生存,餐饮人需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如何采购到低廉、货优的食材成为赚钱与否的关键之一。美菜网的重运营模式从本质来看说是电商不如说是食材供应商的互联网化应用,既然还是供应商,关注点将是“走量”,美菜网是没有动力像小餐馆者一样去寻找低价的蔬菜的,也不会过分去把控菜的品质和品种的。而品质、品种影响的是一家餐厅的口味,招牌都不在了,节省的睡眠时间、省下的采购成本又有什么用?  话又说回来,美菜网能否以较低的价格拿到食材也是一个问题,其促成农民和餐厅直接交易,规避开中间几个盈利点较少的环节,但是自己负担起昂贵的物流、仓储、冷链环节,这种全品类重模式大仓统配的操作方式不但规模不经济,而且在个性化服务,菜品质量保证等方面对比传统模式甚至是倒退的。  美菜网的财报已很好地反映出这个问题,据36氪,美菜网2015年至少亏损2.5亿,成本主要体现在仓储(地租、人力)、物流配送、营销获客等方面,其中又以仓储成本最高。  据悉,要在北京建一个10万平方米的仓库,每月的租金+人工(近千人)可达千万。而美莱网已经入驻30多个城市,据亿邦动力网,租金加上第三方物流费用、补贴费用,以及 30%以上的耗损率,美菜的月亏损额在 5000 万以上。  由此来看,美菜网让产品直达源头的设想确实很美好,但认为去掉中间环节就能赚取差价实现盈利还是太过乐观。  不过,美菜网投资方蓝魔资本对美莱网商业模型还是看好的,其认为,相比自由市场,自营电商能有效提高“人效”(人均交易额)、坪效(每平方土地的交易额),以及商品的损耗(周转速度、摆卖搬动次数)。其还提到美国一家企业Sysco,同样为中小餐馆提供生鲜供应链服务,已经实现销售额接近500亿美金,其中,核心业务生鲜食材供应占其35%的销售额和60%的税前利润。  而在企业说看来,要做农副产品,自建物流或许是必然,食材行业竞争门槛低,自建物流就是抵挡后来者的护城河。但是,要沉淀充实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仓储管理能力、物流管理能力、冷链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没有三年五载是很难的,美菜网要有起长期过苦日子的心理准备。  我们也同时观察到美菜网一个变化,其正在开辟餐馆以外的C端客户,公司旗下社区O2O服务 “美家美鲜”,用户可每晚10点下单,当晚由美菜网或供应商发货,由自建的 “美鲜送” 物流配送至社区附近的合作便利店、洗衣店等,由用户次日自提。在整合完B端之后,基础的能力建立起来,进入C端,无疑是一条能够走通的路。不过类似的电商平台也不少,竞争压力也挺大。美菜网也未披露这块业务的运营情况。  4为8亿农民谋幸福,美菜网凭什么做到?  梳理了一下美菜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美菜网官网上第二条标语“生活越来越好了”却画了一个更大的“饼”,从公开资料获悉,这条标语和美菜网的使命密切相关——让老百姓生活更简单,为8亿农民谋幸福,让13亿中国人吃上放心菜,让天下餐厅没有难做的生意。  不得不承认,美菜网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梦,但结合实际,要实现起来更不容易,就像知乎用户“携笔从农”所质疑的,全国这么多个批发市场,有的年营业额高达60亿,交易量多达200多吨,就是如此巨大的交易量,我们的农民都还没有脱贫致富。你美莱凭什么能做到?  企业说总结:  生鲜食材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蛋糕,但是想吃到这个蛋糕的人太多,而且已经有很多人失败了,美菜网的模式不是不行,但如果只是将线下传统业务搬到线上,做一个互联网+简单的包装,是很难成功的,事实上,美菜网已经站在十字路口,未来是选择继续扩张,还是收缩战线,选择一个更轻的模式,将会左右美莱的未来。而拿到D轮融资之后美菜会做什么,会是这个疑问的有力参考。  最后企业说想说的是,刘传军想成为改变中国农业情怀落地的践行者,这个梦想确实很伟大,社会应该鼓励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企业说也相信,即使美菜网最终不幸失败,在生鲜电商史上,它也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注企业说(qiyeshow),一键求财经新闻真相↓↓↓,就这么简单!

而在企业说看来,要做农副产品,自建物流或许是必然,食材行业竞争门槛低,自建物流就是抵挡后来者的护城河。但是,要沉淀充实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仓储管理能力、物流管理能力、冷链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没有三年五载是很难的,美菜网要有起长期过苦日子的心理准备。

我们也同时观察到美菜网一个变化,其正在开辟餐馆以外的C端客户,公司旗下社区O2O服务  “美家美鲜”,用户可每晚10点下单,当晚由美菜网或供应商发货,由自建的 “美鲜送”  物流配送至社区附近的合作便利店、洗衣店等,由用户次日自提。在整合完B端之后,基础的能力建立起来,进入C端,无疑是一条能够走通的路。不过类似的电商平台也不少,竞争压力也挺大。美菜网也未披露这块业务的运营情况。

为8亿农民谋幸福,美菜网凭什么做到?

梳理了一下美菜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美菜网官网上第二条标语“生活越来越好了”却画了一个更大的“饼”,从公开资料获悉,这条标语和美菜网的使命密切相关——让老百姓生活更简单,为8亿农民谋幸福,让13亿中国人吃上放心菜,让天下餐厅没有难做的生意。

今天要说的这家企业名叫美菜网,是一家主打农产品和蔬菜水果的B2B生鲜食材电商,创始人为刘传军,担任过窝窝团副总裁。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企业说”(ID:qiyehshow)  美菜网于2014年6月正式上线,2015年9月,已完成C轮融资,日前美菜网在自家的招聘H5页面中透露已完成D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0亿,估值近20亿美元。  12年估值20亿美元,美菜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以下是美菜网历次融资情况:  2014年6月获得真格基金1000万元天使轮投资;  2014年11月获得蓝湖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2015年2月获得顺为基金(雷军系)和蓝湖资本共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  2015年8月完成H capital、美团领投的C轮融资;  2016年6月透露完成D轮融资,据36氪,厚朴基金(LP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和新加坡淡马锡投资)参与本轮融资。  短短两年,估值就做到20亿美金,这和美菜网迎合“互联网+”浪潮及其商业模式有关,其促成农民和餐馆直接交易(市场是刚需,风险小、盈利快),通过压缩农产品的供应链,改变传统的农产品流通的一级、二级、三级分销商直到餐厅的层层抽成的局面,一方面降低人力物力成本,一方面可提高农民收入。  在互联网+农业领域,有轻运营(淘宝平台模式,通过促成交易赚服务费)及重运营(自营)两种模式,轻运营是目前主流,美菜网反其道而行之,选择自建采购+供应商进驻来解决采购;自建分拣中心+仓储;配送端采用分包配送模式;运营采用一线地推+客服体系直面餐馆,如此一来,美菜已经有近6000名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仓储工作人员。这和京东十分类似,必然面临管理边际成本的问题。  2不是唱衰美菜,但这几点必须重视  美菜网已经成长为同领域内的明星企业甚至领头羊企业,但其做的生鲜食材配送,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已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项目,小配菜公司加批发商的组合已经做得相当好,甚至效率更高。  因此,针对“餐厅食材B2B电商是不是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发起投票,得到的大部分是反对票,结论大致都是“迟早全都要烧死”。  论规模,美菜网20美元估值相比食材行业超1万亿/每年的交易规模,也远远不够看。据统计,全国有将近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全国餐饮食材有3万亿的市场。生鲜电商发展2014年达到260亿,2015年达到560亿。市场潜力巨大且发展迅速。  而食材行业另一个特点是,受制于地域、气候、消费习惯、物流、政策等因素影响,迄今为止没有形成垄断性企业,也没有形成单品垄断型企业(食盐除外)。但实际上,这个市场又是中国最早市场化的,改革开放之初就打破了垄断,属于进入门槛极低,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  以此来看,你还会认为“卖白菜”的钱容易赚吗?美菜网未来又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美菜网模式又是否可持续?企业说认为这些问题都有值得探讨的价值,这能为当局者拨开迷雾,不要认为今天谁拿到了融资,明天谁得到了政策扶持,就是成功了,更重要的还是摸清这个行业的脉络,找准真正的痛点。  3大型自营电商VS小配菜公司+批发商,孰优孰劣?  美菜网对食材行业痛点的理解,官网的两张宣传图很能说明问题(如下),但这抓住本质了吗?  先说说“睡到自然醒”,众所周知,为挑到好食材, 同时给后期的卸货、整理、挑拣、上架预留时间,餐饮老板需要凌晨去批发市场采购。有了美莱帮助采购,餐饮人不再需要起早贪黑,想想确实很美好,但这个梦想能实现吗?  答案是不能,理由如下:  第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美菜网是以日营业额在6000-12000元的餐厅为目标群体,大商家、大酒店是不会和美莱网这样的平台进行合作的,原因很简单,大商家都是进行供应商月结算的。而美菜网属于电商平台需要的预付形式。这就形成一个弊端——中小餐馆是不同意有大订单的,而且每个餐馆对于食材的要求与特殊习惯不尽相同,每一种菜,都有好几种、十几种的区别,不同品种价格差异很大。如果美莱没有专业的采购人员,是很难满足餐馆对不同品种的需求。即使勉强能够供应,SKU过多也会导致平台难以对每一个单品都有足够强的供应链话语权。  反观传统的小型批发商,它们长期驻扎在批发市场、菜市场周边,充分掌握摊贩、食材价格、供应等情况,与酒店、餐馆、饭店、快餐店、大排档、工厂、食堂等客户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彼此熟悉,相互信任,下单、价格、账务往来一个电话或一个微信就能搞定,还能充分满足客户细分需求,比如要什么品种、什么品质的菜,甚至能提供择菜、预处理的工作。美莱凭什么突破这种密切的关系?靠补贴吗?补贴又能持久吗?  第二,价廉、质优才是痛点,否则一切免谈。目前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率低,为了生存,餐饮人需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如何采购到低廉、货优的食材成为赚钱与否的关键之一。美菜网的重运营模式从本质来看说是电商不如说是食材供应商的互联网化应用,既然还是供应商,关注点将是“走量”,美菜网是没有动力像小餐馆者一样去寻找低价的蔬菜的,也不会过分去把控菜的品质和品种的。而品质、品种影响的是一家餐厅的口味,招牌都不在了,节省的睡眠时间、省下的采购成本又有什么用?  话又说回来,美菜网能否以较低的价格拿到食材也是一个问题,其促成农民和餐厅直接交易,规避开中间几个盈利点较少的环节,但是自己负担起昂贵的物流、仓储、冷链环节,这种全品类重模式大仓统配的操作方式不但规模不经济,而且在个性化服务,菜品质量保证等方面对比传统模式甚至是倒退的。  美菜网的财报已很好地反映出这个问题,据36氪,美菜网2015年至少亏损2.5亿,成本主要体现在仓储(地租、人力)、物流配送、营销获客等方面,其中又以仓储成本最高。  据悉,要在北京建一个10万平方米的仓库,每月的租金+人工(近千人)可达千万。而美莱网已经入驻30多个城市,据亿邦动力网,租金加上第三方物流费用、补贴费用,以及 30%以上的耗损率,美菜的月亏损额在 5000 万以上。  由此来看,美菜网让产品直达源头的设想确实很美好,但认为去掉中间环节就能赚取差价实现盈利还是太过乐观。  不过,美菜网投资方蓝魔资本对美莱网商业模型还是看好的,其认为,相比自由市场,自营电商能有效提高“人效”(人均交易额)、坪效(每平方土地的交易额),以及商品的损耗(周转速度、摆卖搬动次数)。其还提到美国一家企业Sysco,同样为中小餐馆提供生鲜供应链服务,已经实现销售额接近500亿美金,其中,核心业务生鲜食材供应占其35%的销售额和60%的税前利润。  而在企业说看来,要做农副产品,自建物流或许是必然,食材行业竞争门槛低,自建物流就是抵挡后来者的护城河。但是,要沉淀充实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仓储管理能力、物流管理能力、冷链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没有三年五载是很难的,美菜网要有起长期过苦日子的心理准备。  我们也同时观察到美菜网一个变化,其正在开辟餐馆以外的C端客户,公司旗下社区O2O服务 “美家美鲜”,用户可每晚10点下单,当晚由美菜网或供应商发货,由自建的 “美鲜送” 物流配送至社区附近的合作便利店、洗衣店等,由用户次日自提。在整合完B端之后,基础的能力建立起来,进入C端,无疑是一条能够走通的路。不过类似的电商平台也不少,竞争压力也挺大。美菜网也未披露这块业务的运营情况。  4为8亿农民谋幸福,美菜网凭什么做到?  梳理了一下美菜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美菜网官网上第二条标语“生活越来越好了”却画了一个更大的“饼”,从公开资料获悉,这条标语和美菜网的使命密切相关——让老百姓生活更简单,为8亿农民谋幸福,让13亿中国人吃上放心菜,让天下餐厅没有难做的生意。  不得不承认,美菜网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梦,但结合实际,要实现起来更不容易,就像知乎用户“携笔从农”所质疑的,全国这么多个批发市场,有的年营业额高达60亿,交易量多达200多吨,就是如此巨大的交易量,我们的农民都还没有脱贫致富。你美莱凭什么能做到?  企业说总结:  生鲜食材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蛋糕,但是想吃到这个蛋糕的人太多,而且已经有很多人失败了,美菜网的模式不是不行,但如果只是将线下传统业务搬到线上,做一个互联网+简单的包装,是很难成功的,事实上,美菜网已经站在十字路口,未来是选择继续扩张,还是收缩战线,选择一个更轻的模式,将会左右美莱的未来。而拿到D轮融资之后美菜会做什么,会是这个疑问的有力参考。  最后企业说想说的是,刘传军想成为改变中国农业情怀落地的践行者,这个梦想确实很伟大,社会应该鼓励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企业说也相信,即使美菜网最终不幸失败,在生鲜电商史上,它也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注企业说(qiyeshow),一键求财经新闻真相↓↓↓,就这么简单!

不得不承认,美菜网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梦,但结合实际,要实现起来更不容易,就像知乎用户“携笔从农”所质疑的,全国这么多个批发市场,有的年营业额高达60亿,交易量多达200多吨,就是如此巨大的交易量,我们的农民都还没有脱贫致富。你美莱凭什么能做到?

企业说总结:

生鲜食材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蛋糕,但是想吃到这个蛋糕的人太多,而且已经有很多人失败了,美菜网的模式不是不行,但如果只是将线下传统业务搬到线上,做一个互联网+简单的包装,是很难成功的,事实上,美菜网已经站在十字路口,未来是选择继续扩张,还是收缩战线,选择一个更轻的模式,将会左右美莱的未来。而拿到D轮融资之后美菜会做什么,会是这个疑问的有力参考。

最后企业说想说的是,刘传军想成为改变中国农业情怀落地的践行者,这个梦想确实很伟大,社会应该鼓励这样的企业和企业家。企业说也相信,即使美菜网最终不幸失败,在生鲜电商史上,它也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