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商风口转向 B2B狠掐B2C

2016-04-14 08:45:34

汽车行业每年交易额高达几万亿?,市场可谓巨大。近两年,国内新车销售政策频出,打破厂商垄断、区域垄断和价格垄断成为车市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汽车电商成为很多人眼里呼呼作响的大风口。

风口上的猪却飞不起来

"风口论"说了好几年,至今却无一个站稳业内的垂直电商品牌。大鳄级玩家阿里、京东也开始涉足汽车,发布会过后,达成的合作伙伴也是汽车流通领域巨头,实操效果却不理想,卖不出几台车。

垂直门户如汽车之家、爱卡等,延续的还是"流量换广告费"的旧生意,但有数万家4S店金主排队"送钱买流量",垂直门户赚钱容易,自己做电商的动力不足。毕竟,"总不能得罪了现有客户啊!"所以,类似某车和某东的合作,成效如何,只能呵呵了。

至于上海汽车、吉利等汽车厂商自建电商平台,影响力基本忽略不计。为什么这么说?汽车厂商自建电商平台,说到底是为辅助本品牌车型销售,管的是自家一口饭。厂商,造车可以!卖车,不行!

三大壁垒叫B2C电商裹足不前

除了大玩家,这两年的汽车电商初创公司,也出现了不少,大多都是走走停停,进进退退,有些还陷入困境乃至倒闭。看似美好的汽车电商,却鲜有成功的案例,不能不让人深思,到底是哪些原因,成为汽车电商当前阶段发展的壁垒?

1 新车销售领域,B2C模式玩不通

面向个人用户的汽车电商,交易频次太低。据权威部门数据统计,用户买完车,一般使用年限为3-5年,在深圳等一线城市,换车频次更高。这个频次对电商来说可是致命的。这点和婚恋网站有些类似,一夫一妻的法律搁在那儿,如果找着对象了,这婚恋网站可不敢再上了。所以说,面向个人用户的汽车电商,交易频次上是个硬伤,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平台的价值。

2 大宗商品金额大在线交易难放心

汽车是耐用消费品,也是单品价格高的大宗商品,所以用户做购买决策,会比普通网购更慎重。去实体店看车试驾,仍是众多购车用户的必选步骤。交易价格高,还涉及一个在线支付的问题,网购几十元,转个账没啥心理压力,网购一辆车,在线支付几十万,谁又放心打给第三方商业平台?

3 上牌等线下服务B2C玩不转

最后一点,国人买车和美国人买车差别挺大,初次购车者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对于初次购车人来说,蛋疼的环节太多了!买车、验车、签各种合同、办按揭、买保险、上牌,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以上牌为例,挺简单一个事情,如果不熟悉流程,反反复复跑几趟是常有的事情,谁愿意受这个折腾?所以购车用户往往都是委托4S店或其他代理(线下专业机构)来做这些事情,B2C电商模式很难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客户体验上也会差很多。

正因为这些看不见的壁垒,B2C汽车电商现在很多都是不尴不尬的处境,短期内,也很难撼动目前的新车交易模式(4S店售车主导)。

打通最后一公里B2B汽车电商诞生

B2C玩不转,汽车电商企业也在做更多的创新尝试。2015年以来,汽车电商新玩家中,就出现了B2B模式的公司。作为其中之一的"佳佳购车",致力于打通汽车4S店和二级经销商交易的"最后一公里",标榜提供"真实交易、安全保障"。

佳佳购车创始人和高管,均为资深汽车行业从业人士,深知4S店和二级经销商的痛点在哪,也致力于借力互联网+来解决这些痛点。

二级经销商"寻车难"

二级经销商的痛点在于寻车成本高,效率低。二级经销商找上游拿车,只能通过电话、QQ等即时工具,最终往往因为获得的信息量有限,难以寻到最优性价比新车。

(在二级经销商发布"寻车"信息后,"佳佳购车"的"寻车"功能可以为其匹配全国车源,二级经销商可以根据具体车型、报价在期望时间段获得最佳匹配车源。)

二级经销商和上游车商的交易环节,还存在订金易被骗、热销车型难订等问题。"佳佳购车"的在线担保功能,一定程度抑制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诚信"问题,也能为4S店的"资源方"和二级经销商的"寻车方"提供一个保持平等姿态的机会。

4S店苦于"高库存"

4S店的痛点,无非是汽车厂家"压库存"的梦魇。近年来,关于4S店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的新闻不少。"4S店亏钱卖车"并非不可能,汽车品牌销量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4S店的盈利点早已从"售车赚钱"转移至"厂家返利"。快速消化库存、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减少财务成本成为当务之急。一个基于解决以上需求诞生的B2B平台,正好能帮助4S店实现C端个人客户以外的销售渠道。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