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中国制造业企业管理有机会弯道超车吗?

彭国华 2015-12-23 09:32:19

编者按:本文来自投稿,作者彭国华,拼库创始人。近期的一篇文章《一大波工业园想孵化 “互联网 + 制造”,但他们该怎么做?》发表之后,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移动互联网是否可以帮助中国制造业大幅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甚至借机赶超日欧美?作者把他的主要辩论观点整理成文,供政府官员、企管专家、企业管理层、创业者、VC 参考,希望大家关注这个领域的话题。

进入 2015年,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 “互联网 +” 的战略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运动,可谓举国之力都在发展互联网。到目前为止,在消费领域我们确实看到了互联网让我们 “打车更方便了,买东西方便了,吃喝拉撒不用出门了”….等等,然而生产领域呢,春风不度玉门关,到现在为止,好像没有看到 “工厂通过神奇的互联网,设备停机时间缩短了,现场管理水平上升了,品质不良减少了,生产成本下降了” 的新闻出现,貌似互联网这副药对于制造没有产生什么效果,反而,举国之力发展互联网的负面效果是:只有 3年 历史的滴滴打车的估值超过 30年 历史的美的和海尔的市值,工作 3年 的 APP 开发工程师薪水超过工作 30年 的生产总监,让制造业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感觉到风光不再和信心崩溃,逃离实体经济,这岂不很悲剧?

国家竞争力提升的希望不在 “滴滴打车、美团、携程 “这种百亿美元估值的消费互联网企业上,而是在于海尔、华为这些制造业实体经济的竞争力(生产、品质、成本)提升上。作为国家战略的 “互联网 +”,花费巨大财力和人力,只有帮助实体企业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生产、品质、安全、成本等),才符合总理的战略意图

本人最近几年在一家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日资企业工作,工作之余在制造现场花了两年时间琢磨两件事:(1)中国的制造管理水平能否通过创新超越日企?(2)移动互联网如何应用到工厂的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益?两年的思考得出一个观点:移动互联网可以帮助中国制造业大幅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甚至像消费互联网那样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弯道超车超越日欧美。

(一)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弯道超车的一个可能机遇就是 “互联网+制造”

中国制造业要超过美国、日本、德国,可能有三种方式(1)企业管理:在工厂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和 ERP 管理信息系统,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2)工业 4.0:依靠 “中国制造 2025 战略”,实施工业 4.0,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3)“互联网 +”:通过 “互联网 +” 和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业务互联和资源整合,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①第一种方式企业管理这方面,最近十几年企业家都很重视这一块,但现在可挖的潜力不太多了。企业的管理主要是精益生产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精益生产我们赢不了日本,企业管理信息化我们赢不了美国,企业管理现在是日本最强,美国其次。所以企业管理仍然非常重要,但中国制造未来胜过美国日本的希望不在企业管理这条路上

②第二种方式工业 4.0 这方面,德国、美国、日本、中国都在往前冲,但是玩工业 4.0 是需要本钱和基础的,起跑线必须是工业 3.0,中国只有一小部分企业处于这种起跑线上,大部分企业离起跑线还有很多年的距离。因此,工业 4.0 这一块德国跑在最前面,中国最近 10年 不被德国、美国甩的更远就很幸运了,谈不上有很多超越的机会

③第三种方式 “互联网 + 制造”,相对 “短平快”,中国没有巨大的历史负担,而且经过这几年的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基础设施和环境在世界也是领先的,相比之下德国的互联网市场太小、日本的创业意识保守等先天不足,中国的互联网已经处于一个非常不错的跑道上了,虽然现在貌似美国已经跑在互联网第一的位置,但是由于中国的先天优势和政府的大力推动,在产业互联网这一块超越美国,领先世界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互联网确实可以帮助工厂大幅提升企业的人、机器和物的管理水平

那么,互联网很神奇很强大,能不能帮助中国的企业 “设备停机时间缩短,现场管理水平上升,品质不良减少,安全灾害消除,生产成本下降” 呢?工厂管理的几个基本对象,无非是 “人、机器、物料”,互联网对机器管理的作用毋庸置疑(工业 4.0 和工业互联网有很多涉及机器管理),我就从物料的管理和人的管理两个角度分别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中国的企业管理如何通过 “互联网 +” 来实现弯道超车

(1)首先从物料的管理来说,举个具体的例子 “如何降低企业的维修备件库存?”,据统计,工厂维修费用每年花费万亿元以上,其中维修备件费用占了大约 60%以上,所以维修备件的库存对很多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资金占用,由于维修备件在企业的利用效率很低,很多工厂都有大量的几年未用的积压备件,备件管理在工厂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我们可以从 “日本的精益生产”、“工业 4.0” 和 “互联网 + 制造” 三条思路看看那个方案更好?

①精益生产的思路:按照日本人的思路,备件库存削减,属于精益生产范畴,于是做好 TPM 管理,做好设备日常和定期点检,提前知道备件什么时候需要更换是很有必要。各种 TPM 活动和备件的台帐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这需要投入大量的管理人力,需要很好的员工素质(准确记录,认真点检)。由于这种方法是依赖于人的,效果有限,这种方法实施成功的话也许最多能够将工厂的备件库存下降 10-15%

②工业 4.0 的思路:对于上述日本那种依赖于人的 TPM 管理思路,美国人或者德国人或许更愿意采用依赖于机器的思路,于是,在机器上安装很多传感器,跟踪备件使用寿命,购入昂贵的 IBM 智能维护系统,用很多所谓的大数据预测备件更换时间来管控备件的库存。由于备件寿命和设备故障预测本身是不太精确的,因此,效果也不会太理想,投入很多钱,最多也只能将工厂的备件库存下降 15-20%

③“互联网 + 制造” 思路 :互联网解决备件库存的问题,日本、德国、美国也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幸好,中国正在进行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人在用互联网思维琢磨这件事。互联网初创公司 “拼库” 想出一个解决方案:“搞 TPM,我们的工人和维修人员素质不够;搞智能维护,我们工厂没有钱。OK,我们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搞备件管理,可以用连接的方法连解决备件库存问题。可以用互联网将工厂的备件仓库连接起来”,用 Uber 共享经济的思路使工厂共享备件库存,任何一家企业出现设备故障,如果没有备件在库,我们可以通过 “拼库” 系统像滴滴打车那样很方便的把周围工厂相同的备件通过物流 2 个小时配送到。由于交货期大幅缩短,这样工厂就不需要备很多备件库存了。这种方法,企业没有太多的投入(“拼库” 软件是免费的),对于人员的管理素质也没有太高的要求,用 “拼库” 的思路,可以使工厂备件库存降低 30-40%,效果是日本和欧美企业的 2 倍。

(2)接下来,我们再谈一下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利用 “互联网 +” 的方法提升工厂对人的管理水平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中国工厂如何能超越日本工厂管理水平。大家普遍认为中国工人素质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是中国工厂管理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但是,互联网时代来临,我们运用一些互联网科技,使得中国制造管理水平超越日本有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日本工厂管理比较牛 B 的长处有两个:一个是现场的 “可视化管理”,另外一个是一线班长的技能较高

①你到日企现场去可以看到一大堆看板、每天很多早会,管理人员大多在现场走来走去监督检查(中国管理人员做不到),这就是日本人常挂在嘴边的 “可视化管理”“看得见的管理”,中国的日资企业也基本上把这些表面上的东西搬过来了,效果也不错

然而,日本这个层次的可视化"看得见的管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优势不再,假如我们把移动互联网的可穿戴工具、智能算法应用到现场管理,效果会远远超日本企业的传统管理方法(因为日企的可视化管理靠人监督的,可视化只能覆盖一部分,而移动互联网的可视化可以覆盖全过程,而且是智能化的)

我在工厂现场观察过两年多,我觉得企业管理中的很多管理问题(设备不认真点检、品质不按要求记录、夜班睡觉、边干活边说话、IE 改善技能不足等)可以用一些移动互联网工具如可穿戴、蓝牙、beancon、二维码等比较低成本的进行管理改善

假定我们给一线员工的工作服、安全帽、劳保鞋、手套和作业工具都是具有可穿戴智能硬件一样,可以记录员工的每一个行为,那么员工的不守规章行为就能管控得比现在最牛 B 的日本精益生产企业要好;比如,现场工人在特定作业场合需要戴安全帽,防护镜,以前很多工厂作业人员都是领导在的时候戴着,领导走的时候又不戴了,如果安全帽,防护手套可以记录员工使用记录并及时提醒员工和管理者的话,那么员工的安全行为就容易管理

②又比如,日本工厂的另外一个牛 B 的地方,是一线班长都掌握熟练的 IE 改善技能(技能不亚于中国的 IE 工程师),非常娴熟的测量节拍和进行工程改善,然并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工人穿上带有计步功能的可穿戴工作鞋和可感知手腕动作的工作服,配以合适的 App 计算,这种全部过程动作智能分析的 App 可以把日本企业多年积累的班长技能优势甩到千里之外去

无论是人的管理、物的管理和机器的管理,如果中国能够把移动互联网技术成果尽快应用到工厂管理,有可能使中国的制造管理水平在并不需要大幅投资的情况下(因为一些可穿戴工作用品和 App 并不贵,或许人均不到几千元,每个中小企业都能承担),赶超国外先进管理水平。现在国内大多数人把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寄希望于工业 4.0。我个人认为,像海尔、格力等国际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可以走工业 4.0 的道路,对于大多数目前处于经营困难的制造企业来说,把移动互联网的科技成果尽快应用到工厂管理才是一条切实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现实之路,这就是我希望的 “互联网+制造”

(三)社会各阶层都可以参与 “互联网+制造” 的实践,共同促进 “互联网化的制造大国” 来临

中国可以利用自己在互联网的优势,把中国的制造管理提升上去,实现弯道超车,但需要全社会都来参与

①企业管理专家:除了研究关注 “精益生产”“6 个西格玛” 之外,在新的时代也要考虑研究 “互联网 + 企业管理” 新的管理思路,在新的思路下面会产生超越精益生产的划时代的企业管理理论

②工厂经营者和职业经理人:要尝试和支持 “拼库”“工厂可穿戴” 的互联网初创企业产品,使用合适的话,甚至可以做一个天使投资人支持这类项目,享受互联网的发展经济成果

③地方政府:特别是无锡、苏州这类有一定工业优势的地区,发展 “互联网 +” 不能只盯着 “智能制造” 和 “智能硬件”,发展智能制造比不过上海临港,发展智能硬件比不过深圳,面向工厂 “生产、品质、成本” 等管理的 “互联网 + 制造” 创新项目才是这些地区可能在互联网行业崛起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④创业者:大家不必都围绕 VC 风投的关注焦点去找项目,VC 大多没有制造行业的经验,制造行业的互联网创业机会大多数 VC 现在也不知道(VC 能看懂的可能是 SAAS、电子商务等领域),只要深入了解制造行业的需求,更多的创业机会就在眼前

⑤VC 风投:在这场 “大众创业,全民创新” 的运动中,VC 起了一个风向标的关键作用,今后是不是该考虑一下如何利用自己的资源去重点扶持一下那些对制造业有利的互联网项目,把全民创业的热情转化成国家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上?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