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上海钢联与复星郭广昌的那些事

中国经济与信息化 中国经济与信息化 2015-12-14 08:43:31

上海钢联今日盘前公告,经公司申请,于2015年12月11日开市起停牌,待公司通过指定媒体披露澄清公告后复牌。数据显示,上海钢联的大股东为上海兴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郭广昌。对于复星郭广昌与上海钢联的关系,许多人并不清楚,在此推荐阅读两篇文章,一篇为2011年发表在《中国经济与信息化》的文章,讲述郭广昌如何投资钢联,另一篇是2013复星集团半年度投资工作会议上董事长郭广昌的内部讲话,里面提到一个当时广为流传的观点:上海钢联做一万亿也是没有问题的!!

   来源《中国经济与信息化》 作者:潘强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钢联)于2011年4月12日创业板首发申请获通过。按照正常程序,上海钢联旗下的“我的钢铁网”将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钢铁行业网站。上海钢联疯狂成长之后,其后续的增长能力受到质疑。

上海钢联疯狂成长之后,其后续的增长能力受到质疑。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钢联)于2011年4月12日创业板首发申请获通过。按照正常程序,上海钢联旗下的“我的钢铁网”将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钢铁行业网站。

上海钢联从设立到过会,用了大约11年的时间,上市后,如按60倍的市盈率计算,以2010年公司每股0.89元的收益计算,其发行价格或为每股50元以上。照此计算,上海钢联的市值将达到20亿元,而上海钢联刚刚成立时注册资金恰恰是200万元,增长了近千倍。上市除了为实际控制人郭广昌 增添一笔巨额财富外,还使公司收获了一批身价百万级、千万级乃至亿万级的高管和员工,上海钢联发行前总股本的47.08%为管理层和员工持股,经过几次股权变更,上海钢联管理层和员工持股覆盖面扩大,共有133位股东,公司主要创始人之一,上海钢联现任董事长兼总裁朱军红,持股331.5万股,持股市值为上亿元。

“一旦上市,上海钢联内部将迅速制造上百位百万富翁,持股市值超过千万的经营层也接近10位。”业内人士评论,“这将很有可能是生产百万富翁最多的IPO之一。”

上海钢联的灵魂人物——朱军红,凭自己的孤独坚守最终成就了上海钢联,也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朱军红现在的身份是上海钢联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作为上海钢联的创始股东,朱历经公司数次股权变更,见证了其他股东的进进出出,却一直孤独坚守,堪称奇迹。

2000年是中国互联网商业化应用的初期阶段,也是中国第一波网络热潮。不仅商业运作方式实行的是拿来主义,连商业运作成本也主要是靠国际资本输血维持。这一年3月,先后供职于钢铁业、证券业并从事风险投资和负责公司在美国IPO前期筹划工作的朱军红燃起创业梦想,出资20万元,说服游振武、蔡晓晖、郭旭等人和一家国有企业,共同投资200万元,在上海创办了“我的钢铁网”。其中,负责技术的麻清泉以人力资源出资,占20%的股份,也创造了人力资源出资的先例。

第一波网络热潮退去,到2002年8月,负责技术的麻清泉退出,2003年6月,当时的公司第一大股东闽钢工贸也退出,这两次股权变更中,朱军红仍保持10%的股份不变。

2004年6月,几乎到了网络最低潮的时候。此时,公司股份仅仅每股1元,原有的投资者除朱军红坚守外,纷纷退出。罗俊华分别与李文峰、朱立军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所拥有公司41.65%的股份以每股1元的价格向李文峰、朱立军分别转让40%和1.65%;而游振武、蔡晓晖、宋海云、彭志怀、刘永晖、黄益心、薛慧芳分别与朱立军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其合计拥有公司40%的股份以每股1元的价格转让给朱立军;郭旭与王喜胜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所拥有公司10%的股份以每股1元的价格转让给王喜胜,这次转让完成后上海钢联只剩下4名股东,而朱军红岿然不动,不增不减依然保持了10%的股份,依然是公司的小股东。

2004年9月,上海钢联开始了第一轮增资,朱军红以货币80万元增资,占股比例增至20%,晋升为公司第二大股东;2006年8月,上海钢联进行了第二轮增资,朱军红以货币117.5万元增资,股权比例上升为24.16%,依然把牢公司第二大股东地位。

而2007年1月,上海钢联再次发生股权变更,转让完成后朱军红的股权比例下降为19.17%,但仍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2008年3月,上海钢联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朱军红登记为公司法定代表人,紧接着,上海钢联进行了两次增资。这两次增资的对象都是公司的发起股东、管理层和骨干员工。8月第一次增资后,朱军红的股权比例下降至11.7%,9月第二次增资后,朱军红的股权比例进一步下降至10.87%,然而至上海钢联上市招股前,由于陆续接手员工因辞职等转让的股权,朱军红的持股数慢慢上升到331.5万股,持股比例也上升至11.05%。

多年的坚持,如今回报的是一个亿万身价。

虽然上海钢联是一部“造富快车”,但是有人却在中途下车,与巨额财富失之交臂,麻清泉和闽钢工贸就是其中代表。

资料显示,2000年3月,上海闽冶钢铁工贸有限公司(简称闽钢工贸)及游振武、朱军红、麻清泉等11名自然人签署了《组建协议书》,共同设立上海钢联。

闽钢工贸及游振武等10名自然人以货币出资160万元,占注册资本80%,麻清泉以人力资源作价40万元出资,占注册资本的20%。耐人寻味的是,麻清泉以人力资源出资,而当时的《公司法》没有以人力资源出资规定。

上海钢联的招股说明书解释说,公司设立时上海市工商登记部门对人力资源出资的比例没有限制,而公司注册地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则是当时上海政策“试验田”,2000年12月颁布的《关于上海张江科技园区内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有关规定》规定:具有管理才能、技术特长或者有专利成果的个人,可以人力资源、智力成果作价投资入股,最高可达注册资本的20%。麻清泉正是依据这一规定实现人力资源出资的。

麻为什么能以一己之力独享20%的股份呢?业内人士指出,2000年正是第一波网络泡沫时,当时大家纷纷以设立互联网科技公司为荣,尽管大多数人还没有弄明白怎么利用互联网去挣钱。互联网技术人士当时很抢手,做一个网站页面收费高达400~800元。

2002年8月,麻与游振武等4人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所持公司20%的股份每股作价1.5元分别向游振武、蔡晓晖、宋海云和罗俊华转让了公司5%、4%、1%和10%的股份。照此计算,上海钢联的主要发起人之一麻清泉以人力资源变现退出,其后再未在上海钢联的股东名单中出现,自然麻也无从享受此次IPO盛宴。

而闽钢工贸的退出更为奇怪。在其他众多股东为自然人的情况下,闽钢工贸身份颇为特殊——国有企业。

资料显示,闽钢工贸当时为中国中钢集团公司间接控股的国有企业,后变更为中国冶金钢材加工公司上海分公司,在上海钢联2000年设立之初,闽钢工贸以货币出资63.3万元,股份比例为31.65%,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在经历过上海钢联第一次股权变更后,闽钢工贸没能再次坚持,2003年6月,闽钢工贸便将其持有的本公司31.65%的股权以158.25元的价格全部转让给罗俊华,此价格仅略高于闽钢工贸所持股权对应的134.78万元的净资产。

闽钢工贸过早的退出,显示了自己的短见。然而,直到2009年12月9日,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出具了《关于确认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事宜的函》,才对闽钢工贸本次股权转让行为进行了补充确认。

上海钢联的几次股权变更中,股权转让的价格很蹊跷。另外一笔蹊跷的股权转让出现在复星入主时。

在上海钢联股东进退中,有短见如闽钢工贸者,也有抓住机遇者,复星可谓其中代表。

2007年1月1日,经公司股东会决议通过,朱立军、李文峰、王喜胜分别与上海兴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兴业投资)签署协议,三位股东分别将其拥有的公司26.67%、26.67%和6.67%的股份分别以1640万元、1640万元和410万元的价款转让给兴业投资。

招股书显示,兴业投资持有上海钢联1587.5万股股份,占该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52.92%。而兴业投资的股权,则由上海广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广信科技)和复星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复星高新)持有。广信科技持有72000万元、复星高新持有8000万元,分别占注册资本的90%和10%,而资本大佬郭广昌持有广信科技和复星高新各58%的权益,从而通过层层关系实际控制上海钢联。

如果上海钢联顺利上市,则这是公司实际控制人郭广昌的“复星帝国”中继复星国际(00656.HK)、复星医药(600196.SH)、豫园商城(600655.SH)、南钢股份(600282.SH)和刚刚退市的复地集团(02337.HK)之后第六家上市公司。

近年来,郭广昌通过旗下的复星国际、广信科技和复星高新等企业直接和间接控制了众多企业,方向集中在矿业资源、钢铁、医药、房地产、消费金融服务和文化等产业,逐渐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复星帝国”。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复星国际直接或间接控制企业96家,主要从事医药、矿业、钢铁、房地产、零售和服务以及实业投资、股权投资,资产、股权管理等业务;复星医药直接或间接控制企业67家,主要从事医药生产销售及相关产业投资等业务;复地集团直接或间接控制企业81家,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等业务;豫园商城直接或间接控制企业144家,主要从事商业零售及相关产业投资等业务;南钢股份直接或间接控制企业32家,主要从事钢铁冶炼、钢材轧制及销售等业务。粗略算来,郭广昌的“复星帝国”组成企业超700家。按照招股说明书,上海钢联现股本为3000万股,计划发行1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4000万股。2010年公司的净利润近3000万元,按照每股50元计算,兴业投资所持股份市值超10亿元,比较2007年3月3690万元投资简单测算,短短四年投资回报近30倍。

就在朱立军、李文峰、王喜胜三位股东与兴业投资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的同时,朱军红也与肖国树签署同样的《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拥有公司5%的股份以4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肖国树。但是,转让给肖国树的股份是每1%股9万元,而转让给兴业投资的股份是每1%股达到约61.5万元,缘何差距将近7倍,这也让人感到奇怪。

今年3月,郭广昌曾在上海透露,去年和今年以来,其旗下公司通过PE方式对已经和即将上市企业的投资规模在30亿~50亿元。显然郭广昌的“复星帝国”的版图和影响力还将继续扩大。

上海钢联不过是郭广昌众多投资的棋子之一,然而仅此一子,就为郭广昌增加了数亿财富。

吃的同样是“钢铁饭”,但上海钢联的利润率却要比钢铁企业高十数倍。据权威信息披露,2011年第一季度,虽然钢铁价格维持升势,由于大宗原燃料价格仍在持续上涨,钢铁生产的成本继续加大,企业盈利能力面临严峻考验。钢铁产业销售利润率也从上季度的2.8%下降到本季度的2.4%,远低于6.0%的全国工业销售利润率,依旧为全国工业领域的最低水平。

依据上海钢联的招股说明书,从2008年到2010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74.22%、75.48%和72.99%。这与整个中国钢铁行业销售毛利率形成了鲜明对比。

招股说明书显示,上海钢联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向收费注册会员提供信息服务和向钢铁及相关行业内企业提供网页链接服务,即采用“会员+广告费”的盈利模式。

上海钢联2010年的营业收入为1.6亿元,其中信息服务5830万元、网页链接服务6452万元、会务培训2746万元、咨询617万元、广告宣传服务149.8万元和其他服务约为277.5万元。

招股说明书显示,上海钢联的咨询业务采用会员制,甲级、乙级、专栏三大类会员的会员费分别为5000元/年、3000元/年和1500元/年,2008年至2010年收费会员的续费率均保持在96%以上,三年的新增收费会员数分别是5403个、5892个和9024个。

目前上海钢联有效联系的注册会员为29.32万家,付费用户达3.23万多家。上海钢联在钢铁行业类网站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50%,用户包括宝钢、鞍钢、米塔尔、新日铁、沙钢等1000多家国内外钢铁集团;五矿、西本、舜业、中铁等10000多家贸易商;金融投资机构和政府部门也关注上海钢联的资讯。此外,上海钢联还有来自电子商务、研究报告、刊物和会展等方面收入。研究和咨询业务中,上海钢联每年对每家证券公司收取20万元左右的研究和咨询费。据其内部人士称,上海钢联每年能办几十场会议和会展,收入也较可观。

目前上海钢联在钢铁行业网站资讯市场的份额大于50%,被认为是最权威的钢铁行业资讯网站,然而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将会遭遇瓶颈,为了保持高增长,上海钢联必须寻求新的盈利源。

然而,对上海钢联的盈利模式的质疑自其申请上市之日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周平看来,这种盈利模式比较单一,因为“会员的数量始终比较有限”。

“中国钢铁行业的电子商务网站有近千家,能够成功收回成本的电子交易平台与资讯网站没有几家,而且网站的运作模式普遍趋同。”一位知名的钢铁分析师表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冯林认为,上海钢联现行商业模式及盈利增长将主要取决于收费会员数量及单位会员收费价格的变化。

战略投资者郭广昌对上海钢联未来的发展定位描述为:国内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生产、交易、需求数据等市场信息供应商和电子商务服务商,打造三大平台,即大宗商品资讯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大宗商品研究平台。

因此,发展在线交易平台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上海钢联目前看来是这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上海钢联第一次试水钢铁电子交易。早在2005年,公司就建立了钢联电子交易平台,然而经过2005~2007年的实际经营,钢联电子交易运作得并不成功,上海钢联决定关闭网上电子交易平台,并于2007年11月19日在报纸上刊登了注销公告。

当时,上海钢联自己认为网上电子商务服务商业模式并不成熟,运营风险较大,当时的商务环境并不成熟,比如企业信用体系并不完善、银行软硬件条件不具备,运输物流仓储体系没有实现集约化、电子化等,同时相关部门对该部分商业行为的立法和监管也有待完善。

对于上海钢联重新回头发力的钢铁交易平台业务,一些钢铁专业人士并不怎么看好。

还有更为重要的方面就是目前钢铁市场由大厂商垄断,而后者具有稳定的上下游客户,并不会参与第三方的电子交易平台。相对而言,中小企业的上下游客户较不稳定,则更有可能是上海钢联电子平台交易的主要客户。

对于钢铁电子交易,大型钢铁集团显然意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同样觊觎已久,而且自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有关人士透露,宝钢在这方面就投入了上千万元,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宝钢于2000年8月就成立了东方钢铁电子商务公司,并于同年10月正式开通“东方钢铁在线”(www.bsteel.com)。这是国内冶金行业率先开通的B2B电子商务网,也是宝钢努力实现贸易方式多元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东方钢铁在线”早在2000年12月就实现了在线交易功能。路在何方

也许生意宝(002095.SZ)的路径是上海钢联的突围路径,上海钢联在招股书中反复和生意宝做了比较。生意宝原名网盛科技,2006年12月15日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国内互联网第一股”,“会员+广告费”的盈利模式也是网盛科技最早的盈利模式。依靠该模式取得盈利后,网盛科技得以上市。上市后,网盛科技逐渐触摸到了这种模式增长的天花板,“网盛科技必须寻找新的盈利模式。”董事长孙德良如此是说。

经过数年的发展,B2B电子商务行业进入“细分时代”,当阿里巴巴成为这个行业绝对龙头的时候,仍会有许许多多小而专的电子商务平台,据不完全统计,仅仅B2B电子商务领域,目前就已形成了几万家小的B2B网站。

但是如果行业过于细分,则既不利于行业网站自身的做强做大,也不利于电子商务产业链的打通与行业之间内部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在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汪洋大海里,单纯的行业门户网站很难投入资源建立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孙德良从中看出了机会,于是他给出了网盛科技新的商业模式“基于行业网站联盟的电子商务门户与商业搜索平台”,就是将各领域行业网站的内容、流量、广告,乃至资本等资源有效地整合,形成独特的“小门户+联盟”的模式。

对用户而言,“小门户+联盟”的益处显而易见:在生意宝平台进行商机与产品搜索,一次性就能查询到无数分散的市场资讯;而对客户而言,一个信息发布可能会被更多的用户搜索到,完全有希望带来更多的实际交易。

2008年2月,网盛科技更名为生意宝,打开www.toocle.com网站,会发现它的logo竟和百度有几分相像,而其搜索框下面罗列的150多个几乎名不经传的行业网站,又让它像个网站导航,实际上,生意宝是一个联盟的平台,既不单是搜索,更不单是导航,在这个平台上有中国3000多个专业性的B2B电子商务网站。

上海钢联努力看齐生意宝,在经营我的钢铁网的同时,还经营相应英文网站、我的不锈钢网、搜搜钢网站、我的有色网和我的能源网。

前有生意宝,后有兰格钢铁等,经营模式转还是不转以及怎样转,对上海钢联来说,都是问题。上海钢联过会后,也让包括钢铁行业网站在内的诸多专业行业网站成为眼下市场各方的关注焦点。不少专业行业网站现正为叩响资本市场大门做准备,另一些网站则正为各路资本猛烈“追求”。有消息称,与我的钢铁网一样同为国内钢铁行业网站领先者的兰格钢铁网的母公司兰格集团正在改制,也有上市打算。

而“最近有很多人来找我(想投资)。”国内另一家大型专业钢铁行业网站“钢之家”总经理及创始人吴文章称。钢铁行业网站仿佛一夜之间看到了上市的曙光,能否象上海钢联一样幸运,还有待时日。(作者为钢铁业者)

郭广昌:上海钢联做一万亿也是没有问题的

总的来说,我非常同意梁总在今天上午的发言。现在天时地利人和,都非常适合复星集团加快发展。最近我感觉中国经济或世界经济,两个大的循环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个循环,大家已经讨论比较多了,以前中国更多是靠出口欧美,尤其到美国,很辛苦的赚了一笔钱之后用这个钱再买美国的国债,美国人借了我们的钱,然后买我们的东西。这是一个资金的大循环。现在这个大循环后面很难持续或者扩大了–美国的国民负债和国家负债也到尽头了,2008年到现在,其实他在消除负债。

美国的市场体系比较完善,所以美国可以比较好地用市场机制淘汰不良资产。现在美国开始投资了,因为他觉得负债已经良性化了。但是消除负债之后,其实美国反而制造业有全球的竞争力了。包括他的能源价格跟中国比更有优势。

中国经济制造业还是有一定优势,但是像以前一样,依靠我们大量的产品制造,然后继续加大在美国的销售,这样一种资金循环,不说结束吧,是很难扩大了。中国政府反过来一定会更加注重国内消费,如何创造民间消费来推动中国本身的发展。

第二循环,以前老百姓有钱主要用途是存在银行,银行很主要一个用途就是把钱贷给国有企业尤其是贷给政府,政府拿这个钱进行基础建设,基础建设贷了靠什么还呢?因为基础建设之后,有更多土地出来,然后卖土地给开发商,然后开发商用这个土地造房子,卖给大家。形成这样一个资金循环,但这个资金循环也开始面临困难。

最近,李克强总理在摸家底,很重要一个工作就是要做政府本身的审计,这个审计10月份结束。前两天我到宁波了解一下,各级政府对这个事情都很重视。随着这次摸家底出来,中国政府负债的红利我觉得基本已经用尽。民间负债率也很高了。我看看周围,基本上40岁左右的人能买得起房子的也买了,买不起的也比较难买得起,因为房价上涨太快。民间负债虽然有空间,但是空间恐怕没以前那么大了。所以,原来那个资金循环恐怕也要结束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李克强总理为什么要做这个事儿?其实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摸清家底,就像职业经理人上岗,要进行尽职调查一样,家底要搞清楚。第二,他心里还是有一本账的,倒逼改革。原来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现在只有倒逼改革。就是政府负债到这个规模之后,怎么办?肯定要削减负债。以前大量的公共设施、楼堂馆所、医院都是政府拥有、政府做的,国有资产我觉得会加快进入市场,通过这个方式加快改革,包括加快金融改革。

从新政府上台到现在,整个价值取向和政治取向非常明确,政治上稳定为住,但是具体的改革上,步子和力度都是比较强的。尤其金融改革,会成为这次改革的核心要点来抓。

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等等改革深入之后,会带来什么呢?金融企业的垄断利润会越来越少,大金融的概念会越来越变成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这样意味着什么呢?资金会更多向能够产生更高效率的平台去集中,资金的资源使用会更加市场化。以前资金的分配更多是垄断性的,更多是国家来分配,未来的资金分配,更多是市场化来分配。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未来谁能够对资金更有效利用,你拿到这个蛋糕的能力,就越强。就像保险的市场化,不是说你卖不了保险产品,而是敢不敢卖保险产品。因为他是竞争的。有些产品你根本不敢卖了。只有出口,你才敢有进口;只有把资金用得出去,才敢向市场要钱。这个逻辑下去,很简单,未来谁有投资能力,谁能成为主导金融市场的引领者。不是说谁能拿到钱,拿到钱不稀奇,因为拿钱是有成本的,大家是竞争的,关键是拿到了钱能不能用好。我们一直说,我们要以投资能力的建设为主导,来打造一个金融集团。

我们这个金融集团,是以产业为基础的金融集团。这样一种政策趋势下,我们复星是有优势的,我们要继续沿着我们原来的想法,积极打造我们的投资能力,因为你只有强的投资能力,能给资金更好的回报和使用效率,人家才敢把钱给你。在这种情况下,复星通过投资能力的建设,能够通过投资创新,助力美好中国的建设。

对我们来说,我们要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上,有几个方面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第一个,我们还是要紧紧抓住大平台,产业链,标准化,产业条线这些概念。

一个方向就是大健康的方向。随着老龄化,随着中低层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健康需求会加大。但健康需求我们到底做什么?这块的研究对复星来说,在前面探索的基础上,现在要加大力度。核心的力度是两个,一个是医院的投资建设,我们在中国投500家医院,一点不稀奇,我们要把医院投资产品标准化,把这个信息充分跟我们各个投资团队分享。第二个就是养老。跟Fortress合作的基础以上,迅速要标准化。现在不能再等了。标准化之后打开来做,原来这个团队如果聚焦点在城市养老,也要快速扩大。我们要有组装的项目,现在的组装项目我看到三块,一个就是大医院建设,这个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政府想自己投医院,马上感觉到没钱了,我们愿意跟他投,全国500家医院,为什么不能做?养老以前有政府可以做,现在政府可以支持你做高端养老,迅速打开做。第三就是围绕医疗的其他的投资,迅速打开来做。这一块我们以色列Alma项目有一个很好的范例了。在整个投资中,除了医药本身自己要重视,也希望其他投资团队密切关注我们大医药的需求、大健康的需求。

第二,大文化。这两天跟晓亮沟通比较多,跟大文化、大旅游相结合。我们要迅速形成一些标准化的产品。这个标准化的产品,几条线。第一个,全面的整合中国的国艺资源,东阳木雕、苏州丝绸、景德镇陶瓷等等,在互联网时代,体验经济的上升,随着大家对休闲生活的需求,对这些东西的要求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能把文化跟旅游相结合,在城市、旅游点做这样的项目,这是有空间的。第二个,这次到桂林去,看了地中海俱乐部,我觉得不错,经过多年筹备,在中国做十个,有什么问题呢?地中海俱乐部围绕城市的第二品牌也要迅速的讨论一下,我是有信心的。

还有就是亚特兰蒂斯,今年亚特兰蒂斯在海南要开工,亚特兰蒂斯这样的项目,我觉得还可以做几个,还可以标准化。围绕大文化,我们还有大量的空间可以做,要加大力度。

第三,大物贸。围绕大物贸,我们已经参加了马云的菜鸟计划,有几个国内的大物贸在合作。

但是围绕大物贸,我们要重点关注两个点,一个跟国药的合作,围绕这一块有大量的事情可以做。第二个就是钢联,已经上市的钢联第一步以信息建设为基础,现在就要做大物贸的电子商务,做大物贸的淘宝。把结构打开来做,做一万亿也是没问题的。复星有这样两个平台基础,为什么不把商贸、物流这一块彻底打开来做?当然,大商贸这一块一定要跟晓亮这边,跟体验经济结合起来。在互联网时代,怎么做投资,怎么样产品标准化。

第四,大金融。在大金融上,我们已经有了再保险、寿险、财险。现在我们要紧紧围绕整个金融开放,尽快拿到以复星为主的银行牌照,拿到小贷牌照。这一块要加大研究。以复星为主导的银行牌照申请过程中要跟我们已经有优势的国药、物贸结合,加大产品的创新,做出复星的金融特色。全球的资产平台还是很多机会,这一块寻找我们要加大力度。

围绕大金融、大商贸、大健康和大文化,要进行产品的标准化,进行产品的研究。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这种标准化的同时,我们要加强产业链的打通。什么叫进行产业链的打通?就是我们要把我们的保险和我们刚才讲的这些标准化的产品、我们的房地产开发能够链接起来。现在是一个机会点。为什么现在是机会点呢?政府本身获得资金并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另一方面,我们正处在一个城市化升级的要求中。政府希望通过市场化的运作,能够有更好的学校、医院、城市功能,而复星恰好能组合这种需求,来满足这种更好生活、更好城市的需求。

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已有的德邦团队、包括德邦创新资本加大研究。我们通过德邦资本为政府解决资金的问题;通过医药平台、养老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化升级版的要求。大家组合起来,把这个产业链一定要打通,一定要把保险的资金、把民间的资金和我们产业发展的需求打通起来。

除了在地产层面要有一个研究院之外,我们要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复星集团层面的研究院。这个研究院,不是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而笼统的战略研究,而真的是协同研究,产业链打通的研究。把这些东西要打通,怎么打通法,资金怎么组合法,需要有一帮人去想,如果光靠我、信军来想肯定是不够的。

总之,各产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要有产品力。我们要在全球寻找更多的、能够服务于中国、能够让中国人生活得更美好的产品,来服务于中国。同时,我们要力求把各个产业链打通。在这同时,要加大复星作为一个平台的建设。我们要把平台战略和产业链的团队英雄主义相结合。这也是未来整个人才发展方面一个很重要的指导原则。

一方面,我们要强调复星集团是一个大平台的概念,大平台,协助的概念,另一方面,我们要非常强调团队的单独作战能力,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星浩,我们希望有更好的团队能独立作战,操作能力特别强,运作能力特别强,但是我们要加大平台的建设,这个平台能够支持到每个团队的作战。不是说强调一个团队作战能力,就不管了,什么东西都不管了。

如何建设一个大平台呢?

在产业链打通的基础上,加大研究的力度,加大组织的力度,尤其是要借助互联网这个时代信息要充分的公开,要加强我们信息化的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上,我现在关注几个点。

一个,我们地产的采购招标体系现在开始逐步完全公开了。这个公开,不管怎么说还是很不完善的,很多人跟我反映,想参与复星的招投标,但是如果没有人打招呼,参加招投标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要打开。

第二,信息化建设,也不用一步到位,但是要逐步到位,就是复星本身内部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底层的一些投资人员跟我说,我知道复星有很多资源,复星很大,但真的不知道到底有一些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复星到底想做什么。比如我们想投医院吗?旅游这一块到底想怎么做?我们有什么资源?我们投资了哪些企业,哪些是我们的?我们准备多少资金?等等。

第三,我们平台建设里面,包括全球化。我们还是要有全球视野、全球平台,把该覆盖的区域要覆盖到,把该覆盖的领域要覆盖到。这个覆盖的同时,我们要充分重视金融管理方面的平台的收购。通过这种收购,迅速把我们的触角全球化。

整个大金融建设里面,还有一点我想强调一下,在保险这一块,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力度。包括再保险这一块,怎么跟投资相结合,这里面还是有巨大的空间。复星始终还是追求两条,一个,我们始终不忘记我们要以投资建设为核心。只有我们有足够的投资能力,为社会能够创造更好的回报,我们才去拿更多的钱。第二,因为我们有更好的投资能力,所以我们一定希望我们的资金拿得更便宜,而不是更贵。所以这一块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我们强调发展的同时,复星一定是一个有价值观的企业。我们之所以要把大家聚在一起,之所以我们说需要更多的资金,理由只能有一个,就是我们能够利用好更多资源,通过创新的投资,能够为未来中国的美好生活出一把力。我们每一个步骤,每一个人,每一分钱,一定是在创造价值。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做所有这些的目标,就是通过创新投资能够持续推动美好未来的建设。这是我们的根本点。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投资,中国能有更好的养老、更好的医疗和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医院、有更好的旅游度假设施,有更好的保险系统,等等。

我们说复星20年还要继续创业,目标就是这个,这是支持我们创业的最根本的力量源泉。所以人才上,我们需要的人一定是那些有非常强烈的意愿自己去做事的人,而不是需要我来推动的人,是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是有职业素质,同时有强烈的企业家精神的人。同时,我们一定要多用一些有潜力的年轻人,多培养出一批复星面对未来的核心的骨干。在这些方面,我们不要说说而已,要有强有力的措施来对接。当然,我们也一定要有一个淘汰机制,要发现那些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在那里混日子的、尤其是在那里跟我们价值观不符合的、搞腐败的从我们队伍里面清出去。这样我们才会越来越有战斗力,才能真正服务于我们所说的–通过创新投资来推动美好未来的建设。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