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零距离”触摸工业4.0

思雨 赛迪网 2014-12-05 12:08:55

12月4日消息,工业4.0时代即将到来,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作为国内智能终端产品的主要生产商,长虹给出的答案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凭借雄厚的信息化基础,长虹搭建起智能管理系统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并对智能制造展开深入探索,成为时代变革前夜异常耀眼的一颗新星。

信息化为本 工业4.0触手可及

去年4月,德国首次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工业4.0在中国不断发酵,最终促成工程院、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专门组成“制造中国”课题小组,预计将于明年出台中国版4.0 战略《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战略规划即将落地。

何为工业4.0?如果定义前三次工业革命为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工业4.0则是以物联网及(服)务联网为基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可以理解为智能化、个性化在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专家认为,工业4.0时代的关键在于,制造业如何搭建智能化、信息化实施平台。

对于长虹来说,打造面向制造业的全产业链信息化平台是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而这恰恰和工业4.0不谋而合。

自2000年以来,长虹逐渐建立起集中管控的以ERP为核心,覆盖研发、采购、仓储、生产、物流、运营管理、销售全过程的信息化系统。数字显示,长虹核心和非核心的业务IT化率达到75%以上,信息化建设逐步向包括军工集团、美菱集团等大产业推进,实现信息化的覆盖率达100%。

现如今,信息化数字化贯通长虹的各个环节。领先业内的智能管理系统平台,打破了产品设计和制造之间的“鸿沟”,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设计、制造、装配、物流等各个方面的功能,降低设计到生产制造之间的不确定性,从而缩短产品设计到生产的转化的时间,并且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与成功率。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邬贺铨,工业4.0意味着我国要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发展的战略中更快地促进两者的融合。而长虹信息化建设不但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运营水平,推动产业创新和升级,并为上下游相关企业及当地企业发挥社会示范作用,还推动了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不知不觉间,长虹走到了工业变革的最前沿。

探索智能制造 占据时代变革先机

除了信息化的优势外,长虹对智能制造也颇有心得,这使得它能够提前窥知“工业4.0”的先机。

追根朔源,长虹关注智能制造的时间点,可以追溯到2008年。当时,长虹最新上马了一种U形柔性生产线模式,柔和了传统流水线和三星的CELL线(单元生产线),多个装配组、多个调试道、多个包装道同时进行混流生产。自此,长虹智能制造模式雏形开始显现。

有业界人士评论说,长虹智能制造模式实际上是“IE(工业工程)+IT(信息化)+AT(自动化)”的模式,IE作为顶层设计,设计完线体、厂房之后再加入自动化、信息化内容,从物料到生产到运输,利用信息化手段跟踪,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据了解,在工业4.0的实际应用中,未来工厂将采用全新的生产系统,直接与产品的组件沟通,发出接下来所需生产过程的指令,这样将改变整个生产技术的使用,整个系统将更加智能,联网更加紧密,不同组件之间可以相互沟通,工作更快、作出反应更加迅速。以上种种,与长虹自主创新的智能制造模式多有重合。

一位参观了德国工业4.0“模范工厂”的记者表示,工业4.0降低了工厂四分之三的人工成本,让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次品率降到最低。对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中国来说,不啻于站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向前一步是天堂,后退一步便是地狱。面临前所未有之变局,人们迫切希望能找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4.0制造模式,以应对时代的变革。而在信息化与智能制造领域出类拔萃的长虹,在前工业4.0时代表现十分突出,它的努力,或许能减轻这份重担。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