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楚街CEO运营千万粉丝的经验之谈

极客公园 极客公园 2015-06-17 14:37:27

编者按:1 年前第一次见吕晋杰是在腾讯开放平台的大会上,当时他在腾讯开放平台上经营欢乐淘,一个电商导购平台。不久前我在《一路上有你》、《快乐大本营》、《非你莫属》等平台上不断看到楚楚街这个品牌亮相时,我没有想到这个 85 后的年轻小伙已经成功转型。而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闭关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及其低调的保护着楚楚街这个品牌,这一年他离开腾讯开放平台,做了自己的独立 APP-楚楚街,还在义乌呆了半年,做了一次淘宝皇冠卖家。

吕晋杰却经历了中国互联网 3 个重要的变革期,从个人站长、校内网开放平台到移动互联网时期,他从本科开始就持续创业,是中国第一波社交应用的开发者,第一批大号粉丝,也是最早做阿里妈妈淘宝客的一批人。

从个人站长时代的 200 万 UV 到校内网时代积累了 4、5 千万用户,到腾讯 qq 空间的 5000 万粉丝,再到 1 年之内为楚楚街积累 4 千万用户,这个「数学+金融」专业的年轻创业者有着对用户运营的独特思考。本文是楚楚街CEO吕晋杰自己对用户的思考。

楚楚街CEO吕晋杰 产品运营 电商APP 楚楚街9.9包邮

个人站长时代:读懂流量逻辑 窥探产品思维。

我是 1986 年出生,2003 年上大学,2004 年在大学里就开始了互联网创业。这个时候的创业大多都是做个人草根站长。从本科到研一,我做了 4 年个人站长。

个人站长时期锻炼出的经验是,一个网站,从域名、虚拟主机、CMS、代码到运维、SEO,赚钱,这些全部的流程都得由自己一个人搞定。

个人站长根本没有产品思维,而且由于流量分配机制,决定了个人站长「投机倒把」地以追求流量为主。为了让百度很容易搜索到你,一个人甚至要做十几个到几十个网站,形成一个站群。我做过奥运会宣传中国的英文网站,电影网站,各种各样内容。从 qq 群、百度贴吧引来更多流量。每天做到几十个网站共计 200 万 UV。

这个过程的最大的缺陷是你没有办法专注用户,因为要把 95% 的精力都花在细节和步骤上,真正的产品可能只有 5% 的精力投入其中。当时 30 万的个人站长,今天成功转型的为数不多,除了蔡文胜个别教父级的个人站长,大多数站长由于做的事情太杂,逐渐走向没落。

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不需要这些了,跟用户相关的产品、运营比较重要。好的产品融资后,用户自然成长,云服务也让企业减少了技术和人力投入。

2008 年,出现了国内第一个开放平台__校内网,「偷菜」这些游戏使好友买卖变得火爆。什么是开放平台?校内网聚集了几千万用户,有几千名员工,但这几千名员工全部投入在支撑的系统架构、研发相册、论坛等功能。几千万用户需要十万个不同种类的应用,校内网不可能完成这么多开发,就必须设定一套机制开放给外面的人来做。这就是开放平台,开放平台给第三方用户,第三方给开放平台提供产品,开放平台向第三方支付人人豆,第三方可以通过人人豆或者通过广告获得利益。校内网的几千员工通过开放平台做了 30 万人公司做的事情。当时的百度也只有音乐、贴吧等几个产品。

开放平台的时代开启,使开发者可以专注产品,因为只要产品做到好,就一定能够得到传播。

校内网的粉丝被我承包了,拒绝每月 300 万

我当时的第一感觉使这是草根站长时代的转折点,尽管当时大部分个人站长都没有「转」过来。

2008 年,我把所有网站全部放弃掉,专门在校内网上做应用,在社交平台上培养产品思维。当时有一个特别大的好处,我还是个学生,身边都是用户,直接就可以看到用户喜欢的是什么,读书时也没有太大压力,到 2010 年,开发的应用总计已经拥有 4、5 千万用户,而当时的校内网总共也就有 4、5 千万用户。当时网站前 10 名应用中的 6 个是我用不同的名字做的。这其实是个人站长时代积累下来的经验,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防止校内网的封杀。

期间我开发的应用有很多,包括一些星座、智商测试,当时校内网上比较火的「人品测试」、「点名」都是我们做的。我在校内网上做的第一款游戏__整蛊专家,只做了 3 个月就不做了,因为用户涨得太快了,一周来 100 多万用户,每天 100 万的访问量。现在 20 个人做一款游戏,而当时只有我一个人。从早年的虚拟主机到 VPS 再到 Windows 服务器,技术容量实在上不去了,用户来了都打不开网页,访问量太大。当时没有云服务,眼睁睁看着用户这么多,打不开网页。这也是我后来一直以来偏爱做应用的原因,一个人顶几百万个用户是没有问题的。

2011 年,校内网推出了个人公共主页,我通过开发的应用给主页导了 1600 万个粉丝,数量庞大而且非常纯洁的粉丝,随便用一个 2 百万粉丝的账号发一条信息,浏览量都是 50 万以上。用 2 百万粉丝的账号发一条阿里妈妈的广告,可以赚 2 万佣金,这背后意味着给阿里巴巴带来 40 万交易额。当时校内网粉丝数量前 6 名是我的,而且甩开第二名很远。

09 年的时候,每个账号每天发一条广告,一个月我能赚 300 万。但是从个人站长时代走来,我明白每 1 万 UV 的获取都是非常难的事,发一个信息就能导来 30、40 万 UV,这背后的价值是无限的。如果一直发广告就是杀鸡取卵,就会伤害用户,让用户流失。

我决定不赚这 300 万。

工作一年错过新浪微博,焉知是福

尽管我肯定自己是一定要创业的,但研究生毕业时我还是想先找一份工作。

当时我的手上有 4、5 千万用户,2 千万粉丝,随便给网站导点 UV 都没问题。但当时立马创业,我可能就会成为一个独行侠了,个人站长很多都是一个人,他们买房买车,有钱但没有团队,而创业是需要团队的,一个人再牛也比不过一个团队。

我判断自己将来还要做一个事业,而刚毕业对什么都还没了解,必须要学习正规化的企业文化。我在一家咨询公司做了一年,作为助理整理了上千人的访谈资料,上到大国企下到小民企,上到大老板,下到前台。天天写行业研究报告,培养起行业思维。草根创业学会的是聚焦,而行业思维则是要看看天花板有多高,树立一个大框架。

就在这一年,2010 年我第一次接触新浪微博,当时最大的草根粉丝大号有 10 万粉丝,我在校内网上有 1600 万粉丝,我做了个实验,在校内网上邀请大家关注我的新浪微博账号,一个晚上涨了 2 万粉丝。

当时算了下,如果我一周如果每个账号每天都发一条信息,请大家关注我的新浪微博账号,那么新浪微博粉丝最多的前 10 名的账号可能都是我的。但是,我只试过这一条。在学习和新浪微博机遇中,我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今天看,工作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是被动得躲开了新浪微博的危机,如果陷进去就真的陷进去了,自己会被财务指标、涨粉捆绑,完全没有额外得精力,也可能就错过了我的下一个机遇__腾讯开放平台。

从一度放弃到交易额超过拍拍

错过了新浪微博我却赶上了腾讯开放平台。

四年前,我们今天运营的楚楚街 APP 就注册了,当时的 chuchujie.com 和美丽说、蘑菇街一模一样, 有人将这种模式称为「社会化电商导购」,其实就是一个大淘宝客(阿里妈妈下广告营销模式,通过为淘宝倒流量,赚取佣金)。但与很多同行不同得是,我们只开发 1 个月,运营 2 个月就放弃了。

楚楚街当时一天的访问量是 40 万 UV,同时期的美丽说、蘑菇街每天只有 20 万 UV。之所以放弃,因为这是一个资本推动的游戏。我当时当于现在的 90 后,4 年前行业对这个年龄的人创业是异样的眼光。同样的东西,别人能融到 10 倍的资金,我们当时的规模,换蘑菇街或美丽说的老大融资,到 1000 万是没问题的。这个行业几乎只允许第一名能活,甚至第二名都很艰难。当时这种模式得创业企业有 50 多家,今天绝大多数都失败了。

表面上放弃了,但其实在内心里我们是没有放弃的,只是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能硬碰硬,要走一条弯路。这条弯路是在腾讯开放平台上开发与电商没有一点关系得应用,我们做了 8、9 个月,五、六十款应用,涨到 1 亿粉丝。如果发广告,1 条 5 万,每个月最多能赚 1000 万。因为有过校内网和微博得经验,我们到现在没有赚过一分这样的钱。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