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的人脉资源该如何经营?

为学日益 为学日益 2015-08-13 13:03:36

以一个普通的银行柜员为例,一年要拉多少储蓄呢?正常情况下是3000万元左右。我在微博上认识了一个粉丝,她从澳大利亚回来,让我很佩服。按理说,她在国内的人脉肯定不行。她现在在某银行浙江某支行当客户经理,一年拉了4亿元的储蓄。我觉得这个人挺牛的,得见见。

正好我在做扶持服务业和创业企业,在浙江有一个创业企业专门做农村休闲酒店。我去见我们的创业企业老总时,顺便就一起见了她。结果没几分钟,她就拉着那位老总的手过来了。她跟人家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合作。”老总说:“合作嘛……有很多银行要跟我们合作的。”意思是要稍微有点儿门槛。于是她问:“你们是干吗的?”老总说:“我们是干休闲酒店的。”她说:“好,我给我妈买个卡行吗?”其实这个卡只花了四五千元。买完卡之后,她说:“我买你的卡,你把钱存我们那儿。”人家就存了。她的反应非常快,只要是个关系就可以联系上,只要是个菜就到菜篮子去,就这么简单。

后来,她手下招了好几个刚刚毕业的学生。一次,她跟我抱怨:“现在的‘90后’咋回事儿?脑子都反应不过来。”我问:“怎么了?”她说:“让她干什么事儿,找人找不到,办事办不了。”我问:“那为什么?”她说:“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年轻人。”我说:“很对,年轻人都是这样的。”这挺有意思的,银行在招人的时候要找专业对口的,所以招来的都是学金融的,结果反而都是反应不过来的。

其实,建立独立的人脉也没有那么困难,通常只要你能合群,人们就会与你进行最低限度的交易和合作。比如,有很多人本来就想买一份保险,而你正好又是做保险的,就不要使劲地推销。先花50万元读个EMBA,然后把这个班上的同学都发展成你的客户。这样,先投入,就会有产出。

先行投入是需要有支付的,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教育中,大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去做公益。这真的是要孩子以后做一个专业公益人士吗?不是的。那些孩子后来多半没有专职做公益,但是公益让他们懂得了先行投入,而先行投入就能建立自己独立的社会关系。

上次我们有一个关注弱势群体的聚会,有人问我:“老师,我最近又没有工作了,我该怎么办?”我说:“请帮助其他人。”他问:“老师,我觉得我身体不是很好,你说我怎么办?”我说:“请帮助其他人。”他们就说:“哎哟,老师,你怎么老让我们帮助其他人呢?我们已经很弱势了。”如果你在很弱势的时候还能帮助其他人,你就能感动别人。

我们说话的时候,有的人用耳朵听,有的人却是用心听。要知道,感动人的事情不是很多,我们被感动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但是一个人的先行投入就能感动人。

在社会上,你帮了人家一下,表示了一下善意,这种在被先行给予之后就会产生社会债务心理,先行投入也有很多的表现机会。我们说的公益,就是一种个人的文化和素养。公益的本质就是帮助其他人,为大家好。

其实,这个好到最后也是对你自己好,因为你有可能借此建立独立的社会关系。就像前面讲的那位同学,她买了一张别人的卡,然后别人把钱存在她那里,这就实现了一个交易。这就是独立的社会关系。这种心理就会让人们想要回报你,而且这个回报的方式是很奇妙的,他有什么,就会把自己的资源用特别低廉的成本给你。

我们在社会关系很单薄的时候需要建立人脉,当我们有了一些人脉的时候,是不是可以随时支用呢?总体来说,我是一个建立人脉远远多过支用人脉的人。很多认识的朋友经常跟我说,有事情吱一声。但我基本上相信做事情要靠自己的努力,能不找人就尽量不找人。

当然,人脉当用还是得用。有人甚至说,人脉好像雨水,不用也就过去了。以下有一些使用人脉的规则供大家参考:

使用人脉应该注意要适当回报,有些人从不帮人,但是要人帮助的时候就让人挺尴尬的。人情讲究来往,不能一味索取,也不能过度不平衡地使用人脉。

(二)
使用人脉的时候要注意留下一定的空间,即使是朋友,也没有帮助你的绝对义务。因此我们应让别人在方便或者不很麻烦的情况下帮助我们,这是一个礼仪,也是一个合理得到帮助的诀窍。

(三)
要注意平时没有利害关系时的交往与助人,这样我们就有了在必要之时支取人脉的自然条件,甚至有点儿事情人家要争着帮你点儿忙。所谓“有者不难,难者没有”的道理就在这里。

使用人脉要心怀感恩,即使以前你帮过别人,也永远要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你的人脉。

体谅朋友的难处,如果一时半会儿朋友帮不上你,也要安然对待,还要感谢别人。长此以往,累积得到帮助的态势,别人才觉得以后应该特别帮你一回。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