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往往看到,销售对客户死缠烂打,追着客户卖;有没有可能反过来,让客户追着销售买呢?
我从不玩电游,也不是网虫,可在4年前体检中,被告知颈椎出现骨质增生。当时几乎没有症状,我没当回事。
疾病像很多问题一样,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2年前学石雕,症状出现;1年前为了一个项目,每天用电脑多了些,症状加剧。西医大夫指着X光片,说:“颈椎的生理弯曲已消失,这是不可逆的”。找了最好的按摩师,发现按摩时情况好转,一停下来,症状又回来了。
去年夏天,一个艾灸馆的朋友推荐我试一下针灸,一针下去,轻松了一周!遗憾的是,北京太大,路上来回要3小时。我试着就近未果,也在家附近尝试了一阵针灸,发现疗效很不一样。
近来,手机微信用得很多,症状加重,只好回头找我的朋友。经过大夫的望闻问切,朋友建议我,为了取得比较好的疗效,扎针+艾灸+太极,即一周去2次,每次治疗3小时左右,加上路上奔波的3个小时,一天就没了,可能持续3-6个月,还有不菲的价格…
我再次犹豫了。
从销售的角度看过去,这像不像一个很挑战的单子:
1.客户有问题,想解决,也认可你的产品和服务
2.客户经过了供应商比较,认为你最好
3.眼看要签单了,客户认为成本(金钱、时间、麻烦、风险…)太高,反复犹豫
这时作为销售,你该怎么办?
是用市面上流行的成交技巧?例如:假设型、选择型、不客气型、最后通牒型、空白订单型…用过的销售会发现,这些看似有效的方法,其本质是急功近利,对于理智、成熟的客户,风险很高。这种冒进做法,即便成交,客户回过味来,会有被销售操纵的感觉,对于一锤子买卖的客户而言问题不大;而对B2B客户来讲,为了一次买卖,破坏了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关系,实在是得不偿失。(注:《SPIN销售》第二章对这些成交技巧的问题有详细阐述)
还有一种做法是仗着自己有独门绝技,不作为地等着客户病到受不了时,不得不主动上门。这种“无为而治”其本质是销售的无能:销售,公司和客户都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双方有合作的可能和意愿,而销售却迟迟结不了单,不管客户是跑了,还是延迟购买,都是企业的损失;而且拖下去,对客户也没有好处。如果企业没有独门绝技,这种“不作为”的结果就更糟了。
还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销售无法让客户看到其产品和服务的好处,只好反过来降低客户需要付出的成本,例如:扎针、艾灸、太极,只选1-2个就好;每次不需要3小时以上,1-2个小时就行;还不行,就使用降价这个杀手锏。一出此招,精明的客户会感觉到对你先前方案的不信任;而那些认为合算而购买的客户,也会因为疗效不佳而不满意,所以公司管理层会非常反感销售的这种做法,这也是为什么会请我们这些培训师和顾问的原因。
那比较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在艾灸馆里工作的春华问了我2个问题:
1) 你肩膀的事困扰你多久了?
2) 你解决的急迫度有多大?
第1)个问题一出来,我这2年反反复复折腾的情景立刻浮现在我眼前,伴随其中的周折、痛苦、焦虑、担心…这一切我根本不用告诉春华,她也不用知道,但当事人-我,已经意识到再拖下去,对自己没好处,下了决心。第2)个问题,让我突然意识到我的犹豫,其实跟我身体第一位的原则相矛盾,觉得自己真好笑。
以上是我的情况,有些人还可以继续问:
3) 如果拖下去,对你的危害是什么?
4) 如果这次下决心解决,对你好处是什么?
看到了吧,好的问题能激发客户自己思考,得出购买结论,其结果是:客户追着销售买;而不是销售追着客户卖。
我知道春华从来没有做过销售,更没有参加过销售培训,但我深知她有一颗服务别人的心。这也是为什么“成长123”不断不厌其烦地强调销售的服务心。春华有了这颗服务心,没有销售技巧,就能提出这么直指人心的强有力问题,你再加上勤学苦练,让客户追着你买就不再是梦想了。
最后,请允许我提一个问题:如果拥有这种提问能力,并用于生活和工作中,你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