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所有内容都被过度统一化地进行了处理,则有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图片的排版过程中,整齐中加入变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不要用图片将文字切断,这样会损坏文字的可读性。如果在整段的文字中插入图片,那么阅读的视线就会被打断,用户往往不知应该从什么地方继续下去。而对于图片中插入的文字,选用容易辨识的颜色是很重要的。通常最好的选择是白色或黑色。如果选用与图片同色系的颜色,就会不易辨识。同时,应该尽量将文字放置在不影响图片效果的位置上(见图12)。
图12 图片和文字互不影响效果
文字的组合呈现
文字的目的是使内容能够被读懂。在文字的排版中,易读性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明确表现出不同内容之间的差别,最基本的处理方式就是改变文字的字号或者颜色。对于需要重点展示的文字,可进行单独的视觉化处理。例如,在图13中,图片下方的两行文字为正文采访内容的重点导读,不仅变化了颜色,还对其进行了斜体处理,让用户在阅读之前就能预估一下正文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决定是否阅读全文。
如图14所示的问答形式则以icon引领,再次遵循之前提到的节奏法则,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要阅读文章的时间成本,层级关系也一目了然。
而如图15所示的引号的运用,也达到了突出重点内容的效果,且增强了整体氛围的代入感。
图解的传达
即便是传递相同的信息,单纯的文字表现方式与夹杂了视觉要素的表现方式也会带给用户不同的印象。如果通过单纯的文字表现无法让读者迅速理解信息,则可以通过视觉化的处理使内容变得易于把握。那些用文字方式表现时显得冗长的说明,一旦换成视觉化的表现方式就会马上清晰明了。图解起到了凝缩信息内容、增加图像比重的作用。
如图16所示,将数据分别用不同的颜色以量化形式呈现,能够便于读者直观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图中对复杂的内容进行了合理整合,按照大类别逐个进行了分析。并且运用了圆饼图、长条图、曲线图的变形,来实现其视觉传达的目的。对于通过颜色区分各部分的应用,需采用对比鲜明、同色系或对比色系的处理,以颜色的明暗来区分其中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