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一个投资200万的B2B平台是怎么死的?

2013-05-19 13:35:05

事件:

网名“乎乎”的朋友,在QQ群内发言:

1、个人认为无论综合还是垂直B2B,均已死(别看百度报告说B2B可做)

2、纯从个人站长(精通流量来源、转化之类的群体)角度浅显的来看,B2B的模式存在严重的自相矛盾。本人不才,花了两百万,就买来以上两句话的教训。

关于这一事件,乎乎尚未做深度分享,不过在群内聊天时多少透露了一些想法,现整理出来,大家分析探讨。未来如果有更多分享,将随时更新。

211922

话题是从一个广州的朋友准备做广州电脑城配件商的B2B信息网站开始的:

乎乎:

针对传统区域B2B模式,

1)很多时候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去做”,边做边调整,我们在这讨论再多,没有去做一个月的感受深。

2)其实这种模式,相信你所在领域应该不会只有你一个人想到,三年前,我们也恰巧准备启动一个类似的项目。我们所在的行业,有一个非常大的专业市场,每次开车从里面经过,我都会想,要是能专门为这里面的商家做一个网站就好了,大家查询东西时就不会那么麻烦,不用非要跑到这个专业市场里去忙活半天。后来转念一想,有我这种想法不知道有多少人了,为什么别人不启动?或来经过我们仔细核算,要把这件事做成,起码得配备180多个人手(我们还真的精算过,细化到每个部门的人手),投资额至少要千万级别(当然,前景很好),问题是,千万级别的事,前景很好的多了去了,这可能就是很多人想到而没有去做的原因。结论: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几十万就能做到的事,可能真做时,乘以十也不一定应付得过来。

当时我们是准备以频道形式来做,即在主站上开个一频道,来专门做这一块。

2B哥:

B2B是互联网公司里的重资产公司,销售为王。你的客户是谁?他们为什么要给你钱。。。你想过吗?你凭什么让他们掏钱给你。互联网本是轻资产,和制造业比,但是,B2B是轻资产中的重资产,更偏向于传统企业,所以,B2B,目前的模式,更多电话营销,哄着客户上网付费,销售,产品,买卖匹配,审核。。。。标准的传统B2B模式是会员费和广告费,阿里,慧聪,生意宝,他们都是如此操作。个人认为:传统B2B模式已经在被淘汰之中,以广州的情况,电脑城的情况,越来越透明的情况,用传统模式是否真正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不被竞争对手所取代。。。恐怕还要下功夫。显然,你的市场蛋糕并不大,就是把信息黄页搬到网上,这种模式已经有十多年了。。。阿里有今天,就是做这个起家的,但阿里都快走不下去了。。。阿里几乎笼断了全国这么大的市场,都快走不下去,在转型之中,你非选择这么小的一个行业去做投入。。。真的不支持你。这个模式不是新的,是陈旧的,已经十多年了。在区域内,小范围内,也许还能够生存几年,但恐怕也没几年可活了。建议做一下客户调查,去问问你未来的客户,他们的看法,他们是否愿意付你钱。再算算要多大的投入,先建系统,再配人员(回:针对广州电脑城配件用户之B2B,大概3-4万,人员3-4个,主要是开头的信息录入,把商家的平台建立起来)建容易,关键是以后的运营。

乎乎:

刚看2B哥对B2B的评价,深有同感。但是传统B2B应该还有生存的空间,起码几年内还是能赚到钱的,只是大佬们看了可能会觉得想法太“见小”了,呵呵。比如,我们这个行业里有个小镇,里面上万家同类企业,他们的消息很闭塞,企业主们也不善于学习,很多是微型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一家B2B运营得好的话,是能收到钱的。一年小几百万这么个水准吧,至少几年内可做。就是做阿里、慧聪十年前做的那些事。比拼自已网站在百度中的信息覆盖量,比阿里、慧聪出现的频率更高就行了。作为创业第一桶金是可以考虑的,呵呵,但就怕领头人做着做着心里不平静了,尼玛,这都是人家十年前做的事。。。。我说的那个小镇,阿里和慧聪就做不进去,我们当初最开始是6个人的团队,就是做阿里十年前的那种东东,第一个月收了13万。三四线城市,六个人基本没有什么成本的。漏了一句,就是做那个小镇的生意。名义上面向全国,但90%的客户来自那个小镇。

最终失败,是因为我这个领头人的心思发生了改变。呵呵。本质是自已还根本不懂商务,但我之前总结是被百度吭了。失败的原因是最后把摊子铺大了。当初的确是核算,这个表还在我电脑里存着。总结了失败的原因:

1)草根出身的人,对互联网的把握还是流于表层了,比如,我们曾经去找投资,闹过很多笑话,缘于根本不了解互联网这个圈子的水之深,呵呵

2)草根出身的人,不懂商务,特别是电子商务是硬伤;

3)盲目扩张。

20多个人时,就想直接拉到180人,根本没那个操控能力。另外真被百度吭爹了~~

没静下来,当时试一个小错,成本都能十几万。实际上,有些东西你在大脑里想想可以,真付诸实施,失败几率高达90%。人要能控制住自已,就比较好办。比方说你看摆地摊的,如果能每月摆个十来万,那也不错,起码衣食无忧,对吧?问题是 — 他甘心被人指着:瞧,这人摆地摊的。很多时候看上去很美的东西,一碰上去是冰山一座,小互联网企业伤不起。没个小十年的探索、奋斗、积累,很难做到那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证自已不倒下。

资本驱动的任何生意个人都不太看好,托大说一句,但凡有价值的生意,一定是从练摊开始的。特别是近些年B2B越来越式微,做B2B的想耐住寂寞真不容易。不说别的,连个这方面的网站都找不到。这个,刚刚发现52B2B,如获至宝!亿邦、派代感觉离我们这类创业者还是有点远,虽然经常去看。而且也不被资本看好。52B2B是针对我们这类收众的。亿邦和派代靠活动和培训变现。。变现手法是个苦逼活。信心还有热爱,太重要了。

前两天有位朋友兴致勃勃的跑来问我,做一个行业网站怎么样?并津津乐道了他的若干优势之类。结果和我谈了一个小时,热情烟消云散了。这位朋友的“三条优势”被我驳得体无完肤。认真做、投入做肯定是有希望的,就象肖总说的那样;如果觉这“这活来钱,做做不妨”可得小心了。我这位朋友的三点优势:1,美協有個 美博會(行業世界第二大展會,亞洲第一)客戶線非常長。2,美協能對這個平台進行支持 客戶品牌群溝通獲得最新資訊,3 客戶能通過此平台發佈信息(招商招聘等)來擴展業務  我的想法是能將“美博會”每天都在平台可以進行

我的点评:

1)第一个,我说话很直,你别见怪。看起来是资源,实际上和我们要建的这个网站,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或者说,就算有关系,这展会老板是你的亲兄弟,他在展会门口给你打大红字广告,号召人们去访问,在他展会的名册封面上,给你做个独家广告。请相信我,不会有人去访问的。试试就知道。

2)第二个,这个比较靠谱。但是,有个问题。你都有这样的资源了,还做个毛网站啊?直接代理美协的最新资讯服务,不要用网站的形式,随便用个什么的样形式,只要客户能拿到这些最新资讯,你就赚钱了。总之,前提是你有这么硬的关系,网站已经是其次了。做不做没关系,它只是一个载体,你会不会做网站都没关系。

3)第三个,其实已经接近网站运营的细节问题了。这个,请你相信我,“客戶能通過此平台發佈信息(招商招聘等)來擴展業務”,想做到这一步,是任何类型网站梦寐以求的事,谁都想这样。但做成这样要耗费多少心血和投资你知道吗?不信你现在就传一个网站到网上去,见人就说,可以在上面如何如何,你看看有没有人去发?直接实验即可得知

作为好友,真不想打击他,但不能看着他白花钱。也许我太悲观了。肖总说企业差异化是企业的事,B2B平台只找共性。讲的这个共性的东西,个人非常赞同。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找准点很难很难。我们当年曾针对所在行业推出一个2万元年费的一个服务。没推出前,不夸张的说,差不多隔三插五都有企业打电话来,问我们有没有类似的服务,我自已和一些企业老板酒鼾耳热时,也被他们问什么时候推出这个服务。好吧,最后千辛万苦做出来了(为推这个服务上线了一个频道,光为这个频道就多招了两名程序员),连硬壳封面简章都印了一万多份,好吧,踌躇满志,开干吧!尼玛!!一推广,以前问的人一个也不买了!!!当面去谈也不行!以前喝酒说得再好也没用,节操啊!!无论你怎样开拓市场,总感觉前面象一座冰山,这么细的领域,要承受去教育客户接受一个全新产品的成本,伤不起啊。这个项目,我们的模式是收保证金,可以退的。有人说在没看到效果前,没人会冒险,但当时我们已经有相当品牌知名度了,而且口碑很好。有一定基础。不知道肖总对我们推出的这个没市场的“有共性的服务”怎么看?当初我们应该继续深挖下去?一直等到曙光到来的那一天?最深层次的原因是:我这个领头人,本身也看不起B2B了(现在后悔莫及),想突破。2万元的产品,就是试图突破的一次演练。有很多是陷阱。貌似是急需的需求,你一涉足进去,它就不那么“急需”了。要综合整个行业的大势、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行业里大部分企业的成熟度(比如某些行业里企业的死忘率非常高)来考量,对决策者的要求太高了。急需的和长期需要的并不矛盾。

关于认证的问题,我也很有感想。其实在现有社会秩序和道德水准上,阿里和环球所做的认证,相当于同整个社会作对,在做无用功。理想是好的,现实是严酷的。在整个社会诚信危机大环境下,搞这些认证就是一场闹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小平台能存活的根本原因。我们小平台,只要服务做得好,不对企业搞认证,一样可以获得客户的青睐。比如,你问客户:阿里的企业都认证了啊,都很靠谱啊,你们应该在那里去找供应商才对嘛。客户:毛!认个证就是靠谱的,就不是骗子了?越是骗子越是不靠谱他越要认证。因此小平台可以根本不惧巨头们的工作做得之细致、排场之宏大、体系之完善,抓自已特色即可。正因为这点,我们细分B2B才有存活机会。假如是有一个很有秩序感、纪律性的社会,阿里、环球这些巨头早就把所有该做的工作都做完了,人一万、几万人的大团队,你十几二十几人的团队,拿什么去比呢?人家样样都做在前面,呵呵

对个人的事业很悲观,但对细分领域兴趣仍然很浓,当时养活一个二十来人的团队,自已吃喝不愁是能保住的。呵呵,就是个小事业,说来让大佬们见笑。君不见电商大佬们言必称N亿十亿之类的,自惭形秽。其实肖总的观点和钢联的朱总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经历过后的肺腑之言,建议不妨多参考他们的观点。如果在做的过程中,受外界影响太深,比如现在媒体及创业者都很浮躁,很容易迷失方向并且心理不平衡。

补充一下:

我们当初最开始是6个人的团队,就是做阿里十年前的那种东东,第一个月收了13万。三四线城市,六个人基本没有什么成本的。漏了一句,就是做那个小镇的生意。名义上面向全国,但90%的客户来自那个小镇。这个是有前提的,并不是真有那么容易上线第一个月就开始收钱:

1)我本人在那个行业里有8年的从业经验,混过好几个企业,有大有小,所以对行业很熟悉;

2)网站在此之前已运营几年了,在行业内口碑不错,当然是业余在做,只是从那个月开始正式全面商业化;

3)13万营业额,包含有其它纯硬广收入(3、4万左右),不单是B2B。

评论:

@李经峰:靠 两百万算神马投资

@B2B行业资讯:成功也许不可复制,失败却更让人启发

@吾为暮斯: 非死,而是没有找到什么是真正的B2B电子商务平台的本质

@同徽石军:这个是创业本身的问题,和做B2B无关,用这种方式做其他的也会死。

@B2B行业资讯:回复@同徽石军:是的,乎乎的分享还没有结束,第二个大问题还没有谈到,以后再继续

@善战者–无名: B2B?慧聪的股价告诉我–这是骗子 ,阿里的退市告诉我,需要变革,敦煌的现状告诉我,能做一把是一把!2B青年要成熟—回到本质—价值

@有为张:B2B平台在20人以内,做一个细分行业,是可以有小钱赚赚的。算了,在当下大平台都很难赚钱的现实下,还是先保住人马,先留得青山在,等以后确实有新突破了,再慢慢试一下赚大钱的路数,其它就不要多想了,心思太活了,就输掉了。

@陕西杨太平: b2b的路也是在一个十字路口见方向了,本地化的o2o已经借了移动和二维码的光, b2b将来的路要怎么走,我认为张老师的看法符合今年的形势。

@B2B行业资讯:想赚钱并不难,难的是永远有钱赚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