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得太多,变成了互联网艹,B2C,变成了B2VC

@韬-正中谈 微博 2015-09-08 08:29:06

继B2B、B2C之后,一个新的趋势诞生了——B2VC。

从北京的烤串摊到深圳的大排档,几乎一夜之间,人人都开始吆喝起各自的创业梦想。梦想在这个时代成了一个很艳俗的名词,它被需要的理由是因为商业计划书上总得附上一个正能量的故事。

投资者的邮箱开始看不过来了,因为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似乎一开始就是为他们设计的,这就是B2VC。创业者琢磨得更多的是怎么做好财报,怎么包装一个好听的概念。他们研究投资人的心理,研究怎么引起巨头的兴趣好让他们收购自己。

互联网+得太多,变成了互联网艹,B2C,变成了B2VC

于是很多听上去很有道理其实市场很窄众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很多不是面对用户而是打动风投的创业点子开始粉墨登场。

这确实是一个创业的疯狂时代,因为大的技术环境催生各行各地剧烈变化,但从规律上来说创业成功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我们看到了太多聚光灯下的创业传奇,而忽略了聚光灯外长长的阵亡名单。

创业也不同等于投机。那些立足B2VC的创业者,开始从扎堆互联网行业到扎堆传统行业改造,当下热门的教育培训、餐饮O2O、清洁技术、汽车后市场等领域,频频出现自吹自擂的行业革命者,估值泡沫普遍,媒体曝出的离谱融资金额往往“仅供参考”。

有人声称用互联网方式为社区用户打造一小时物流商圈,但线下这块的物业服务资源一个都没有;有人看到河狸家被热炒,于是也抛出了上门美发的创业项目,但是这种低频次非刚需的服务业态真的能够成功吗?当下滴滴快的、UBER等打车项目通过巨量资金砸出了市场动静,又有人号称要做二三线城市的打车项目,按照巨头们当下的扩张速度这还来得及吗?

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创业都是忽悠,通过烧钱烧出来的需求都是不可持续的。从创业者的角度,一个项目的成功40%取决于真正的市场刚需,40%取决于操作者的执行和组织能力,剩下的20%则是运气。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从投资者的角度,一个项目能不能做上市或者被收购兼并,是他们关心的问题。但是投资者同样也有投机心态,通过项目的击鼓传花游戏寻找下一个接盘者,非但放大了项目的泡沫,某种程度上还助长了B2VC气候的形成。创业公司通过虚报融资,把自己的估值拔高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在资本冷却阶段,这类公司很可能成为首先被挤出的泡沫。

创新有时候并不等同于创造商业价值,B2VC折射的其实是今天浮躁的创业生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