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工云」获得亿元B轮融资,加码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的研发

王与桐 36氪 2021-03-08 11:36:12

为离散制造业的生产制造和运营环节提供管理咨询和智能制造平台级解决方案「慧工云」宣布完成了亿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同创伟业(Cowin Capital)与广电电气(SGEG,601616.SH)共同投资,融资将用于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的研发和成功实践的应用推广。

慧工云成立于2016年,成立的市场背景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离散制造业痛点由来已久。离散制造企业是中国制造业的根基,但同样也面临着增长疲软、基础数据匮乏、生产现场混乱等核心痛点,反映的是质量、成本、交期等的多方面挑战。如何在不改变原有运营逻辑的同时,通过精益生产,实现工业化与数字化的转型,是行业企业持续关注的主题。

二是,市场空间大。36氪曾系统梳理过工业物联网的玩家图谱,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测算,201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规模约为5700亿元,按照18%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来算,预计2020年将达到万亿元规模。慧工云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朱鹰认为,慧工云所处的垂直赛道平台解决方案赛道,市场规模在2000亿左右,并且竞争对手更多是以金蝶用友SAP为主的ERP厂商,新玩家也更多从MES角度切入,和慧工云角度不同。

朱鹰告诉36氪,去年接触了近千家制造企业,没有转化成客户的原因并不是和竞争对手pk然后输单,而是客户本身没有想好要不要做数字化。服务客户时遇到竞对的概率小于5%。也就是说,虽然参与玩家多,但因为市场空间大、流程环节多,所以仍然有很大的机会。

朱鹰曾任施耐德电气中国数字化与业务转型总监与负责人,主导完成过集团中国区从销售管理、数字营销到数字化供应链累积近亿元的重大数字化变革。在公司成立初期,朱鹰和团队调研了数百家不同行业的工厂,意识到对标“工业4.0”,中国90%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平均离“工业2.0”还有一定差距,生产制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工厂运营管理,这背后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与需求。

不同于单纯的产品技术提供方,慧工云从中国制造业的工厂运营管理为出发点,打造“精益化+数字化”策略,研发了“IN工业•制造运营平台”,包括PaaS平台和SaaS应用模块。其中SaaS应用包含项目管理、生产计划、即时管理、供应商管理、智能厂牌等十多个模块,覆盖设计、采购、生产、服务等多个工业环节,客户可根据需求直接调用相应模块。

v2_476f6c0d47a0467195a9e1719117408d_img_png.png

慧工云核心业务架构图

具体落地中,慧工云的服务流程包括四个环节:

工业专家现场诊断。专家团队来到企业生产现场,带领客户团队一起,对物流、信息流和财务流分别进行调研访谈,并对生产交付全流程进行基于价值流分析的评估和诊断。

顶层方案设计和规划。结合企业顶层战略方向,为客户企业搭建数字化工厂3-5年整体规划和分阶段实施方案,同时基于企业数据资产做出规划方案。

系统交付和实施落地。确定切入点,对生产流程进行简化和标准化,导入先进成熟的方法论。对基础数据进行梳理和解析,对软件模块做适配、测试并迭代上线。同时进行上线后跟踪,确保实施和落地效果。

能力交付和持续改善。为客户企业培训出一支能够持续推动生产运营优化,并能在IN工业制造运营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拓展和熟练管理分析使用数据的人才梯队,使企业具备自我持续进化的能力。

盈利模式上,主要包括:软件、咨询与硬件(部分)。软件部分提供两种付费模式:SaaS模式按年付费,则定价在客户产值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按传统软件付费方式,则一次收取3~4倍的年费价格,外加每年的10-15%的服务费。目前二者对软件收入的贡献是5:5。

考虑到工业体系的导入与持续升级,咨询(流程再造)业务在客户的初期尤其凸显价值,这是软件可以标准化,以及国际软件企业“最佳实践”思路的优秀应用。

涉及到硬件改造与升级,虽然慧工云在行业内有极强的工业背景与能力,但传统思路上,基本遵循平进平出的方式,或者介绍合作伙伴直接与客户接洽。当然,今年在融资后,慧工云也和一些优秀的伙伴探讨硬件产品标准化的道路。

综合来看,大型客户(年产值20亿+)的首年年收费在100万+的量级,中小型(1-5亿)的客户,首年年收费普遍在30-50万元。

慧工云已累计超连接过200家工厂,700个数字化车间,10万工业人以及600TB工业数据存储。2020年,慧工云累计服务客户超过300家,覆盖电力装备、电器元件、电子通讯、新能源汽车四大领域,销售业绩同比实现了2.5倍增长。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广义续约率在90%以上,而且二期三期增购率也有80%左右。

本轮融资将用于核心解决方案的持续研发与特色制造运营平台的持续优化。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