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瀚资本杨歌:产业互联网现阶段表现是MCN化

亿邦动力网 2019-07-12 19:14:29

星瀚资本成立至今4年多,属于比较年轻的早期风险投资基金,但是,“时间是验证项目成败的标准”这一信条在他们的投资中贯穿始终。所以,在风口型企业的投资人名单里基本看不到星瀚资本的面孔。

产业升级是星瀚资本的三大投资方向之一。同样的,他们成立以来投资的60多个项目中有三分之一在产业端,比如心上、云菜园、集餐厨、鲜世纪等等。

产业升级是个宏观概念,而近三十年的产业升级方法便是产业互联网

亿邦动力对话了其创始合伙人杨歌,谈到产业互联网的多个方面。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85后,在大学期间开始创业,2015年创立了星瀚资本。

文中提到的问题包括:

1.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化。

2.网红化和生鲜电商团购化本质都是信息化,都属于产业互联网。

3.产业的企业类型分为短链和长链企业,产业互联网这两年是把长链分成中短链的过程。

4.从标准化角度来讲,大宗商品是不需要互联网工具就可以实现标准化的。

5 运营能力是解决标准化整合问题的重要方法。

image.png

以下为部分对话内容:

亿邦动力:在你的概念中,产业互联网是什么?

杨歌:(产业互联网)是一个底层的词汇。在我的概念中,F2B、F2C、B2B、B2C、C2B都是产业互联网。

把互联网应用到产业里去,方法是让各个流通环节的人、机构都使用数据化、信息化(互联网化)工具,使得他们在日常工作——商品流转、信息沟通、交易、支付过程中得到效率的提高,这就是典型的产业互联网。

前天我去了一个农场,(这是)典型的微型产业互联网。(上游)农场把所有农户今年的产能(产量、品类)都进行数据化管理,(中游)导购和他负责的微商负责人直接联系,(下游)微商管控二十个(QQ)群左右,里面加起来大概5万人。

对于导购来讲,上游农户的所有信息都在数据库中,终端的配送员和微商串联配合,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微循环,过程完全是产业互联网化的。

(这个循环)的特点就是产、供、销环节全是数字化的,下单能够一眼看清产品信息,还能知道物流信息,能够用最短时间、最低成本地获得信息。

亿邦动力:你觉得产业互联网是宏观概念,那么本质如何理解?

杨歌:互联网的主要作用是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进一步信息化。(在这里)互联网只是表现形式,信息化是本质。

亿邦动力:为什么是信息化而不是数字化?

杨歌: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基础,首先达到信息化才能让大多数行业完成数字化。

亿邦动力:信息化在上游供应链的作用体现在哪?

杨歌:比如钢材、布匹、建材等等行业,买卖双方根据同一套体系进行沟通,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网络。产品的流转速度会变快,中间无谓的成本会变少,整个行业流通速度会变快。他们会促进下游的电商和购买,使整个产业链条缩短,效率提高。

亿邦动力:按照你的理解,在下游消费端正在经历的变化是怎样的?

杨歌:近一年的产业升级(产业互联网)主要体现在(消费端的)社交、社区电商,原因是大众的信息化能力增强了。

现在的信息传播是多渠道的MCN网络(传播),两微一抖(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知乎、小红书,各种各样的流量池,这些平台既是流量平台,还可以流转,是个碎片化、多渠道、多流量的MCN网络平台。

这个过程应用于产业互联网上,原来叫夫妻店模式,比较传统;后来变成有一定连锁能力的形态,有供应商、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第三代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电商促成了物流与零售的合作,上游端是生产与物流的整合,下游端是批发商零售商的整合,然后转型程线上的平台;第四代,随着迭代到MCN时代,产业互联网变成了多渠道分发的流量型模式。

所以产业互联网是从没有信息到有信息,从小波信息到大波信息,从单一信息到千人千面,每一种信息都变成商业的过程。

亿邦动力:你的意思是,产业的互联网化大概是个MCN的过程,上游生产端和下游消费端的多样化、碎片化,通过产业互联网最终能够实现高效的匹配。

杨歌:对,不过MCN是这个时代下产业互联网的体现,而上一个时代并非如此。MCN这个词汇是通过媒体产生的,逐渐映射到产业中去的,正如电商这个词一样。

上游也趋向于MCN,不同类型的生产商找到不同的中间环节(导购),通过这些环节把他们整合到某个平台上,让他们进行多渠道的销售,这就是上游MCN化的过程。未来上游会出现多样化分散型的趋势,不过依然可能会出现超大型的生产型平台。

总的来说,今天就是信息的多对多,互联网之下如果能够实现多对多匹配,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这个现象有个数学规律叫做梅特卡夫原理,当多对多完全信息化的时候便是商业价值最大化的时候。

亿邦动力:产业互联网在各个行业间存在怎样的差别?

杨歌:产业互联网会遍布在各个产业上的任何一个环节。这些环节中,如果是短链条会较为容易整合,但是难规模化,长链条容易规模化但是难整合。

珠宝是典型的长链行业,冷链也是一个长链。再比如,LED芯片的生产,也是一个链条非常长的过程,而且极其复杂(比珠宝还要复杂)。类似LED这种特种工艺和高端装备,或者前沿设备,从生产端就非常复杂。要想做成一个LED发光芯片,上游供应商要有八种原料,整合到一个点上才能形成一个产品。

农产品比如咖啡产业链更长,哥伦比亚 埃塞俄比亚等美洲、非洲产地中植咖啡豆,粗加工之后进行船运,到港转口,过海关之后在我们国内形成进口商品,它们被批发给加工商加工成商品,再由批发商兜售给各式品牌商,品牌商形成品牌。

亿邦动力:是不是产业环节越多、链越长,互联网化越慢?

杨歌:是的,不过这一轮产业互联网是趋向于短链的。

由于终端互联网发展速度特别快,比如咖啡,倾向于产完了之后,在一个区域中完成整个商业过程,便会把长链尽可能缩短成短链。

长链是工业化、物流标准化和互联网化的一个阶段性产物,但是现在我们发现,有些长链没有办法形成绝对标准化。比如板材、建材、服饰这种长链很难进行标准化,比如服饰的棉花—纺织—线—布—印染—服装,很难标准化,怎么办呢?有些行业就要分拆成中短链。

亿邦动力:有哪些长链行业容易标准化?

杨歌:有的长链是可以的,最早形成长链标准化的是矿产能源,后来是白色家电,后来是各类型的消费品。

我总结过两个最基础的逻辑,一个行业能否用互联网整合,有两个标准:一是商品标准化程度(家电可以,而服饰就很难标准化);二是销售不依赖于人对商品的描述(买个iphone就是iphone,所有iphone都是统一标准生产出来的,而板材是什么材质需要销售员详细介绍)。

大宗商品是最典型的,它特别标准,不需要互联网工具促成信息化。金铁铜煤、小麦、花生、大豆、pvc和化学材料这类大宗商品特点是量特别大,另外不论量大与小,它都能自行标准化(比如金就是金矿石的含金量定义的,提炼出来都是一样的东西),量大或单位价值很高的产品都属于较易标准化(信息化)的行业。

大宗商品之后迅速信息化的行业是白色家电,比如苏宁国美的崛起(证明了这一点)。接下来就对数码家电(黑色家电)进行信息化。

然后是衣、食、住、行的标准化。刚才说了,衣,很难标准化的;住,难标准化,因为千家万户每一个户型都不一样;行,基本上标准化了(从车的买卖、交通信号、订车、打车等等这些基本标准化了);吃,一部分商品是可以标准化的。

简而言之,动物类产品是较难去标准化的,生产型产品相对容易标准化。

不同类的商品所需要的标准化的工具是不一样的,未来艺术文化能否标准化?未来每幅画的定价能否标准化?不好说,现在不能实现,因为艺术品、古玩这些东西是最不容易标准化的,互联网和数据是没办法对他进行定价的。

亿邦动力:所以说,现阶段通过互联网和数据把非标商品做到标准化是最有价值的?

杨歌:是。举个例子,汽修行业有个企业叫巴图鲁,是非常典型的通过数据库和标签化把行业标准化的企业。汽车虽然是标准化的行业,但是它的零器件是非常琐碎的,sku有200万~300万不同的类型(但是有意思的是相比于动物性的行业这反而是容易标准化的)。

亿邦动力:标准化之后的难点在哪?

杨歌:产业整合。比如我制定了一个标准,别人是否同意我这个标准?同一个行业,上游你采取英式的标准,他采取美式的标准,下游的产业就没法整合。商业上一个很大的难点在组织效率上,组织大家形成共识是产业互联网的一个壁垒。运营能力决定行业整合效率,整合效率决定规模,规模大小影响估值。

亿邦动力:那么,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运营能力对一个企业很重要?

杨歌:谁的运作能力强谁能致胜。

运营能力强是指能把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拆分成不同的成本,生产、加工、采购、物流、仓储、批发、金融、运营、人的管理成本等等。这就是细致的活,把公司横平竖直拆分成不同的模块,然后需要的时候可以归列,这就是运营能力。

运营是非绝对性壁垒,但非常重要。每个公司运行水平不一样,运营和商业模式、赛道一样重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