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耕耘供应链投资领域,钟鼎资本谈读人,看事,预势

爱分析ifenxi 2019-07-05 10:28:18

论及物流供应链领域投资,钟鼎资本堪称绝对王者。

根据烯牛数据,钟鼎资本从2009年成立至今公开投资事件共159起,供应链、物流仓储、交通运输领域被投企业占一半以上,其中德邦快递、云集、晨光文具等已成功IPO,科技类被投企业如G7、MOMENTA等也都与物流供应链息息相关,十年来持续专注于此,践行“长期主义”,不追随风口。

一方面,物流供应链领域市场分散,技术渗透相对较慢,改造空间巨大,另一方面,钟鼎资本则有着深厚的物流供应链基因。

钟鼎资本合伙人汤涛是Black Spade成员,曾创立国内领先的软件企业慧点科技,主导参与了德邦快递、满帮、G7、信良记等诸多明星项目投资。汤涛认为,中国供应链服务规模化程度不足,供应链行业还存在很多机会。

image.png

近期,爱分析专访钟鼎资本合伙人汤涛,就供应链等领域的行业见解及钟鼎的投资理念进行了交流,精彩内容与读者分享。

01

看价值:产业互联网迎来机遇,交易模式更有价值

爱分析:钟鼎资本在供应链领域投资的整体逻辑是什么?

汤涛:这是我们深耕的跑道,在我们看来,基本上还是按照大的行业看规模,再按垂直行业去看占比。

大逻辑来看,我觉得实际上中国整体的产业效率还都不是特别高,中国过去比较专注的是生产效率,而流通效率以及采购,包括整个的计划库存管理,所有这些体系上,还是效率不够高。所以我觉得,不是哪都有机会,只不过不同机会在不同的时点出来,因为行业一些投入的机会出现整合,还要有一些行业自己的机缘,这跟行业自己发生的一些状态有关。

整体上,现在我们觉得到了一个点,咱们谈到的互联网进入到产业互联网阶段,大逻辑就是原来通过C端的很多东西,让所有人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已经形成。

原来我们装一个企业软件或者整个信息化,需要大量的培训。一个公司里面,做培训相对简单,集中去培训就行了,如果把供应商和客户都培训了就很难。所以过去我们看早期开始信息化的,最好是企业内部的连接,后面是解决企业之间信息孤岛的问题,在美国实际上是用很大力量在突破的。只有信息整个打通了之后,才可能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信息的贯通,之后解决不对称,翻过来能解决计划库存的问题。

爱分析:怎么去判断新的商业模式?

汤涛:我觉得如果投2B的行业,更多的应该是对行业大的板块先做判断,在哪些地方你坚信会有东西,只不过你需要有一个好的方式去跟踪这里面每年跑出来的一些公司,去看看他们有没有可能出来一些新的模式。

比如我们今年年初我们投社区团购,其实最早生鲜在中国也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像大家原来想到的方式也就是开门店,或者最早像天猫超市那样,天天果园那样在线上卖的。

但是核心问题都没有解决。第一个损耗,第二个交付成本,门店的速度和门店本身的资金等等。社区团购出来以后,你突然发现原来这也是一种挺好的形态,第一个,它把到宅的配送变成了到门店自提,同时也不需要特别大的门店,小的那种就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今天看到的一些商业模式有问题,就像在2011年天天果园和我聊,我们也觉得B2C电商客单价没有200块钱不可能交付,大家都觉得不可能卖菜,到今天为止,突然间发现原来电商可以卖200以下的。

这个就是商业模式本身,它发现了一些点,拼接起来,就把当年我的问题解决了。所以我觉得市场在那里,至于是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只能等那些厉害的人出来。

爱分析:怎么考量一个模式的价值度?

汤涛:大逻辑就谈一个词,实际上还是要看结构性成本变化。说白了,任何一个商业模式的存在不会凭空出来,一定是要创造额外的价值,这个价值在供应链中间就是结构性的变化。你是否能够真正给整个行业带来相对比较显著的利益,出现以后更多人去分享,这样的话你能拿到你那一块,要不然你很难去撼动上游。

爱分析:怎么对比交易驱动模式和单点的SaaS?

汤涛:我们看更多是以交易为驱动的方式。我觉得交易驱动的价值可能会更大,因为它本身它能够获得的价值不光是数据或者价格,它能够节省出交易链条上的部分利益,和上下游分享,所以我觉得这样的公司可能更大一点。

爱分析:跟渠道商模式对比,为什么赋能模式跑得不是特别好?

汤涛:美国做赋能也能做很大,但赋能模式在国内还没有到合适的时间点。企业做赋能的价值没有被完全认同,所以没有人买单,但可以观察到的是,企业越来越愿意为软件付费,所以方向仍然是发展的。

02

看模式:分散市场机会更多,企业需要定位核心能力

爱分析:就交易而言,哪些行业的供应链有比较大的变化机会?

汤涛:我们历史上布局的,比如像汽配,像快消,像工业品,这都是巨大的行业,因为本身行业规模很大,然后也很散。美国有很大的公司,中国现在还没有,所以这些行业我就投了一些,我们觉得还有机会。

因为整体上来看,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分销环节多,库存积压严重,信息严重不对称,零售终端很分散,然后上游生产端也有很多效率提升的点。

比如我们投资的震坤行,是一家服务制造业的一站式工业用品服务平台,传统的MRO行业即是上下游分散、SKU多且杂,管理成本高、易造成呆滞库存,震坤行是通过数字化的网络协同,实现工业用品高效、透明的一站式采购,降低了客户的直接成本和管理成本。

行业的机遇会在不同的时间点出现。比如汽配行业,中国存量的车越来越多了,脱保的车辆多,这就给了一个脱保车的后市场。一个迅速增加的后市场,垄断性增加的过程中,维修这个事情,消费就变成价格了。

像整个汽配的话,我们原来看的时候,也就是过去这一两年,觉得它增速一直没有达到行业自己的预期,这个过程当中未来几年机会比较大。我觉得任何一个产业的调整,它有国与国之间的区别,比如说中国维修端不合规不上税,还有一些假冒伪劣等。

爱分析:怎么看待做平台和做自营之间的平衡?

汤涛:我觉得大家不要供应链泛化,传统的加工,再加上用新的方式去做分销,这还是一个制造型企业,就看你的能力是分销能力还是加工能力。

企业需要定位自己的核心能力,认清自己的核心价值。从事供应链服务的企业,可以在生产环节创造价值,也可以在流通环节创造价值,选择在哪一环节发力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

从美国市场的过往经验看,这两种能力往往是相互制约的。如果渠道商的自有产品非常强,竞争对手就不愿意进入该渠道,渠道本身的竞争力就会被削弱。

爱分析:怎么看供应链金融与交易之间的关系?

汤涛:供应链金融更多是工具,不是商业本质,最终要靠交易或者服务本身。如果做交易本身没有收益,要靠金融实现收益,难以实现长期发展。

爱分析:怎么考察创业者?

汤涛:要求要懂行业,以及行业的利益关系,这是核心的门槛。

这比很多2C模式的要求更高。懂C端的需求相对简单,假设我有很好的同理心,我就是这类人,我很容易懂跟我一样的人,即使我不是我也能够用别的方式去了解,但懂B端的需求就更难一些。

03

看未来:终局尚远,巨头没有想象中可怕

爱分析:现在供应链领域到了怎样的阶段?

汤涛:第一个,所有行业都还没有形成最后的终局,所以大家都还有机会。第二个,即使现在出现了一些单独投资的热潮,这些企业不像2C的可以一年涨十倍,2B的公司内生增长会特别重要。

爱分析:怎么看待公司未来的规模上限?

汤涛:如果你看一个2C的公司,比如看直播或者是看视频,他在市场刚开始的时候是由一些创业型的公司,可能发现了需求,定义了商业模式,然后消费者认知到这是新的东西,消费者开始加入,开始玩,他获取客户,迅速成长,所以它的市场规模是被几个公司撑大的,有可能你算市场规模的时候,基本上头部公司占很多,所以它的市场不断在扩大,然后这些公司的估值是顶着市场规模在往前走,容易形成头部聚集。

2B的公司逻辑是什么?它先画一条线,这是个500亿的市场,小散在玩,冲进来拿了五个亿,在行业里面很大,占1%,然后干了一年,十个亿,2%,再干一年,20个亿,4%。本身市场也在涨,那它的路是什么?

所有人都会意识到,虽然我现在可能越做越大,管理越来越复杂,但是你在存量市场中间占比还是很小的,它在巨大的存量市场中间的想去抢竞争对手的份额,这个路非常难。

所以即使今天看,我觉得他们干到几十亿上百亿,在他们的行业里面还都是一个小家伙。即使将来上了市,我估计可能很多人还得走很远,最终可能到美国一样,公司能占到10%-20%的市场。

爱分析:巨头会抢占很多市场吗?

汤涛:其实我觉得有时候巨头没那么可怕,因为它自己内部有它一套完整的体系,经过多年的磨合。

比如集团买流量的人会算账,我怎么买下来,买到我主站的流量怎么做分配,是基于你们产生的效率来看。原来我整个这套方法都完整成熟了,我就知道多少钱买流量,能够产生多少的GMV,最终我的整个KPI能不能完成。

现在放在哪个老大身上,或者在下面这些高层的角度,谁敢对一个不确定的商业模式去投入巨大的资源?谁都不敢,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闭环的事情,能看出效果。

爱分析:从原来2C的供应链基础上转化2B效率会比较高吗?

汤涛:大家在琢磨这个事儿,就是所谓的供应链复用的问题,但我觉得这个还不是效率问题,可能最核心的东西,还是你到城市端以后的整体仓配网络,包括你整个营销体系的管理。

所以有可能要重新去建这个过程,我觉得肯定大公司有它的优势,但长期来看这个事,大家都有机会,因为市场大,也不可能是一家的。比如一个便利店,他天生也不愿意只从一家买东西,一直是货比三家,所以他自己供应商有很多。

爱分析:怎么看并购的意义?

汤涛:有价值,从美国的情况看,公司上市后会出现大量并购。未来国内也会出现大量并购,但现阶段也没有到时间点,得有足够大的企业才能展开。

上市后企业的成长一定需要并购,再消化吸收,整合到自己的业务中。国内仍有较大潜力,且2B行业成长周期比较长,但很稳定。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