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的内在逻辑与终极理想

王成文 数字营销微刊 2019-03-07 17:09:15

工业互联网,是相对“消费互联网”提出的概念。在消费互联网时期,互联网技术已经初步展现了其技术魅力,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又再次点燃了人类对于社会变革的梦想。正是由于消费互联网的巨大魅力,在工业互联网概念产生之后,人类社会也对工业互联网寄予了巨大的厚望。

1551949808268.jpg

目前,人类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验主要来源于消费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在工具化、媒体化、平台化、社群化、生态化、智能化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技术的内在逻辑有了初步认识,这为理解工业互联网的内在逻辑提供了参考体系。

相对于消费互联网而言,工业互联网把互联网技术由消费领域带入生产力领域,其对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消费互联网。而在消费互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愿景驱动”是一个显著的产业特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理想驱动。因此,如何理解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终极理想,成为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一重逻辑:优化逻辑

在互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技术首先展现的不是创造新的增量市场,而是体现在对存量市场的优化。互联网技术的优化力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提高生产效率。在工业领域,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生产设备的改进和市场沟通效率的提升。在生产设备方面,互联网技术通过在线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等方式加速了生产设备的进化,提升了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在市场沟通方面,互联网技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可视化工作平台,把原来无形的组织关系和市场关系全部可视化,企业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减少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沟通的时间成本,从而全面提升市场沟通效率。

其次,减少市场风险。在工业领域,企业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市场试错和市场波动所带来的风险。互联网技术一方面提升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效率,缩短了市场试错周期;另一方面重新定义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模式,出现了C2B、C2M等新兴模式,这减少了市场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最后,满足个性化需求。在工业社会,由于缺少个性化的定价机制,企业企业生产的逻辑一般是用标准化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而互联网的出现,消费者与生产者可以直接沟通,协商定价。在互联网提供的新定价机制支持下,消费者的大量个性化需求将被释放出来。个性化消费,将会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和复购率,这反过来将会进一步推动企业提供个性化产品。

第二重逻辑:重构逻辑

在把互联网技术引入工业领域之后,产生了管理革命、组织革命、产业革命等一系列概念,其实质是认清了互联网技术的重构性力量。从技术路径上来看,互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实现方式有三种类型:

其一,跨界。在原有的市场中,因生产分工而产生的各类企业各自坚守着生存边界。但是互联网技术的产生,打破了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界线,使得各类产业要素得以重新组合,这也就打破了企业生存的安全边界。在这场跨界运动中,企业在“升维”与“降维”之中,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组织形态和生存方式。

其二,重新定义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在原有的市场关系中,无论生产者技术和管理如何复杂,但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有一道清晰的“铁幕”,生产与消费按照线性顺序展开。在互联网技术产生后,生产者与消费者这种在时间上的线性关系被打破,这种逆向关系需要重新设计企业商业模式和市场经济逻辑。

其三,场景定义。在原有的市场逻辑中,场景逻辑并非首要的影响因素。而在互联网产生之后,由于互联网解决了各个场景的导流问题,场景开始成为首要的市场因素。如果说企业原有的逻辑是用标准化产品去洞穿各个场景,忽略场景特有的属性,那么互联网开始重新挖掘各个场景的价值,场景也因此成为企业变革的新坐标。

因此,在互联网的重构逻辑之下,不仅产生了各类“新物种”,这些“新物种”突破了原有的企业边界和管理模式;而且产生了“新经济”,市场经济的底层逻辑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酝酿着新的经济体制。

第三重逻辑:颠覆逻辑

如果说互联网的“优化逻辑”和“重构逻辑”依然聚焦在对市场经济的完善,那么互联网的“颠覆逻辑”则有可能突破市场经济自身,让部分领域开始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互联网对经济体制的颠覆,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超级规模化”带来的质变。互联网打破了企业发展的物理空间限制,并且为这种超大规模协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工具,这就使得领头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甚至超越了传统民族国家的限制。面对互联网所催生的这种超级规模化企业,市场经济的规则已经无法制衡,需要引入计划经济的元素。

二是“智能化”带来的分配模式变化。在互联网产生之后,人工智能终于由理想变为现实,虽然目前人工智能稍显幼稚,但是人工智能已经在一些领域展现了其价值。未来在人工智能普及之后,人类标准化的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类社会的大部分产品和服务将由人工智能所提供。在人工智能成为生产力主体之后,原有的“按劳分配”原则将受到冲击,人类需要新的分配方式。

因此,工业互联网的终极理想并不是对市场经济的缝缝补补,而是将会重新划分市场和计划的界线,使得人类更多产品领域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而市场与计划的重新划界,也必然会推动社会形态的变革,使数字社会由理想变为现实。

工业互联网,是消费互联网的延续和深化,它进一步释放了互联网技术的潜力,其所产生的影响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层面,而是深入到社会层面,推动了工业社会向数字社会的全面转型。

而数字社会的加速到来,又将重新定义未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这将打破制约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制约性因素,反过来了进一步加速推动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发展。因此,理解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内在逻辑,不能局限于经济层面,而是要从社会层面来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