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工业互联网落地有多远?

任斐菲 ITValue 2015-06-03 16:39:03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概念大热,你对工业互联网的了解有多少?工业互联网的落地又离我们有多远?日前,ITValue记者采访了GE大中华区总经理杨涛女士,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工业互联网不得不知的事儿。

大势所趋的工业互联网

与大多数人熟知的消费互联网相比,工业互联网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利用是相似的,只是应用场景的不同。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也是支撑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工具。工业的特点是重资产、流程密集、劳动密集,工业互联网要做的就是就是把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智能工控技术等结合到传统的工业世界中,连接人类社会生产链上游的制造和供应端,通过资产优化、流程优化提升生产力。

两年前,GE就开始积极推广工业互联网概念,充分展现出GE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上的信心与决心。GE总裁杰夫·伊梅尔特参加活动时曾明确表示,“现在已经发生三次工业革命,它是全球范围内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是互联网浪潮,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把那些大的工业机器,与传感器、软件这些分析的工具连接起来,可以在未来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把它看作是下一次浪潮,它可以提升我们的生产率。”

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使得原来分布在生产线端的备件、产品、车间、环节能够联通起来,实现人与机器互动,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互动,数据大量产生,云计算技术又使得处理数据的能力提升,对数据的挖掘更加深入。比如,在石油平台上,能够跟中控中心的人直接做对话,直接做远程监控和调度,这些可以在终端上去实现,以前是做不到的。

工业互联网通过数据和物理世界的连接,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工业制造领域的资产效率和运营效率,带来生产力、竞争力的提升,实现产能升级换代、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战略大方向是全球趋同的。

工业互联网兴起,是源自于工业市场本身,参与到工业领域的每一个人都有这个紧迫性。由于竞争的日益加剧,成本的提升,运行效率和利润率的下降,全球经济形态的改变,中国大部分制造企业都面临升级换代转型,这是竞争迫使的。

GE近两年的市场调整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GE的业务分块一直是在转型的。最显著的一个例子就是GE金融。在金融危机的时候,金融业务大概占整体体量的70%,整个金融板块有五千亿美元资产,GE是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团;经过对市场的分析与捕捉,转向去金融化,回归制造业,提出的目标是调整工业占整体体量的70%(包括GE一直在中国市场业务发展良好的医疗行业)。

效率和创新打造一流工业

事实上,云计算、3D打印等新技术正是在金融危机以后逐渐变得成熟的,而先进的技术反过来又是重新振兴经济的重要助力。这些新的技术可以更好地让软硬件结合,数据存储与分析技术的进步使得工业生产效率能够提高,同时能耗、成本也得以降低。

杨涛表示,工业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典型的产出和效益,最明显的就是创新和效率。创新基于几个方面,不单单是有技术创新,还有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由于这些创新,在全球GDP的服务消费量,美国远远居于第一位。从整个社会分工的生产链来看,上游供给方到中间的流通方到下游的消费方,各方面的效率井然有序,才能更好地应对危机,利润率也会得到提升,市场的竞争性才得以展开。

工业互联网落地的基础与挑战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中国的机器传感器起步并不算晚……这些都为工业互联网的展开提供了基础。现在,整个中国社会对互联网的理解、使用上普及率极高,加之工业的现实需求,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前景无疑得到了保障。

然而,工业互联网落地需要克服的问题也不少。

不同国家地区市场的成熟度不同,行业的管理模式和规则不同。比如美国的电力市场是完全市场化的,根据发电量、市场需求、全球能源走势、股票市场、用户需求等市场信息,去做智能分析来定价;中国的煤电公司,需要找煤机的能源提供,通过整个生态链的信息采集、优化,进行基于运营决策的智能分析。

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标准、安全等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挑战。比如,中国制造2025要落地的话,在白皮书里面自然要有指导的指南、框架、标准;各行业还有落地的具体的行业通信协议、标准、安全、工控等等。

杨涛介绍说,基于工业互联网标准的软件平台Predix,今年会面向全世界开放,包括GE面向不同行业的40多个应用解决方案;在中国落地时会进行定制化与本土化,现在也在每个行业选择了试点客户,共同探索推进工业互联网项目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