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9“中央一号文件”透露农业发展七大信号

托比网 2019-02-21 18:27:25

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公开发布。《意见》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政策将推动农业产业链深入发展,托比网特此盘点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关键要点,结合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旨在与行业人共同探讨。

1. 土地流转促进乡村振兴

blob.png

图:来源网络

五(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

土地流转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在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例如土流网、聚土网等土地流转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打破了区域和时间的壁垒,让土地流转的交易效率上有了大幅的提升,而且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也让更多的服务方式对接进来。在政策的支持下,2018年年底土地确权基本全部结束,土地流转的基础条件已经完备,制度上也逐步完善,为土地流转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互联网平台也将为其添砖加瓦。

2.解决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问题,加大农产品上行

四(一)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四(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

农产品的标准化是农产品流通的关键问题之一,而其实现最大的问题在于生产源头,农产品往往带有明显的地域属性,而初加工或者二次加工的产品往往就带有品牌化属性,加强乡村的特色产业建设,设立区域品牌或者产品品牌,可以快速带动一批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为农产品上行有效提高效率。

3.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农村电商将延续热度

四(四)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二(三)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健全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

2018年农村电商作为农业领域最为热门的部分,汇通达凭借阿里巴巴45亿的战略投资跻身独角兽行列,据汇通达副总裁孙超介绍,农村电商的发展不只涉及到销售、流通等内容,更多的是整个农村电商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包括物流、人才等。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农村电商将进一步深入发展,专业化的高效协同将成为农村电商生态建设的关键词。而且目前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将实现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方式。而且例如区块链技术因为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将产业链从生产至流通交付数据都直接呈现,让溯源技术提升至一个新的阶段,期待未来有更多的落地案例出现。

4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着力解决产销脱节

一(三)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注重发展长效扶贫产业,着力解决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四(二)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长久以来,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相互断层,效率低下、劳动力成本高昂、技术问题、生产服务问题、资金问题等等,产销脱节致使农产品稳定供应成为首要考虑因素,以美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使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让这种情况有所缓解,但是仍需要更加全面专业的进行深入解决。冷链技术在2018年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在技术层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还有监控体系不完善、行业标准不统一、成本居高不下等等问题。其与传统物流相比,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但毋庸置疑,冷链作为农产品流通的生命线,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有着重要价值。

5.农业金融迎来窗口期,壮大农村发展新动能

二(二)加强资金整合,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多元筹资机制;五(四)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建立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三农”服务。研究制定商业银行“三农”事业部绩效考核和激励的具体办法。用好差别化准备金率和差异化监管等政策,切实降低“三农”信贷担保服务门槛,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

就农业发展来看,农业生产存在巨大的金融需求,但是因为征信体系滞后、农业生产规模化尚未形成等问题导致金融成本居高不下,发展相对缓慢。例如中农普惠等一些互联网平台通过大量的数据信息沉淀能够帮助金融机构设计更贴合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并且通过SaaS系统可以有效监测贷款的真实消费场景,建立有效的金融风控机制。一方面可以为农民提供信用背书,另一方面可以为金融机构服务农村打通渠道,加强资金的周转效率。

6.扶志扶智,农技服务或将崛起

一(三)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二(一)稳定粮食产量。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

有专家学者表示,作为现阶段大力推进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急需科技信息的支持。然而,现有的农业科技普及推广体系,普遍存在市场化不足、体系不完善、理论与实际脱节等现象,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因此大丰收等一些农资电商平台逐渐意识到随着近年来农村土地集中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规模化种植户成为了新的种植主体,他们对上游农资产品多样化、购买渠道、农技服务等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互联网农技服务在2018年已经初见苗头,通过移动端可以有效解决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未来在政府机构的大力推动下,农技服务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7.“农业走出去”,跨境农业成为新亮点

二(五)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加快推进并支持农业走出去,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培育一批跨国农业企业集团,提高农业对外合作水平。加大农产品反走私综合治理力度。

以前农产品出口主要以传统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随着消费升级,国内消费者对国外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多元化,催动农产品通过跨境电商进出口的量正在逐年上升。农产品跨境电商因为涉及环节较多,既有境外的出口仓储,又有跨境海运和空运、进口保税仓储,还涉及食品检验检疫等等,对时效、品质、成本控制都有更高的要求。相信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红利逐步显现,海外农产品进入国内的道路也愈发平坦,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也将克服种种困难,一路向好。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