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康敬伟:互联网+是文艺复兴 必然还会带来工业革命

梁君艳 博客天下 2016-01-06 09:16:41

“互联网一直在变……老兵不老兵并没有意义,去拥抱新思想才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博客天下:错过了微博和微信的上升期,传统企业做互联网+还有爆发机会吗?

康敬伟:方法还是可以继续,但可能没我们当年做得这么快了,你要付的成本也可能更高,当年我用微信做服务基本没花什么成本,但这个东西并不是理由,更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转变你的思想。

当年,我们在做的时候,是分成线下线上两个团队去推的,如果你只是通过线下去改造这种思想,基本是不可能的,真正的难点,是改变人的头脑,和框在我们思想里的框框。

给这轮互联网+一个比较高的定位的话,它更像当年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关系,当时看起来是两件不大相关的事,中间隔了100多年,但没有文艺复兴去改造欧洲人的思想,打破这种思想的框架,是不会有工业革命的,真正的这种革命,是思想做了改变,才会出现革命性的事件。

“给这轮互联网+一个比较高的定位的话,它更像当年的文艺复兴。”

《博客天下》:传统企业谋求互联网转型的难点是什么?

康敬伟:今天能走出来的这些传统企业家和高管,都在各个行业里打拼了几十年,这些人没有一个人是笨蛋,他们都很聪明,都很勤奋,很多人年纪虽比我们大,但干劲一点不比我们差。我认为他们都具备了很好的基础素质,但最难转变的,其实就是自己的思想,一旦思想要能转变了,内部变革也就没那么难了。

《博客天下》:你既要兼顾上市公司的业绩,又要投钱做互联网公司,是如何做平衡的?

康敬伟:牺牲一部分盈利,去追求未来性、成长性的东西,这是我特别注重的,我会控制住烧钱的速度。

《博客天下》:互联网前期投入其实还挺花钱的,起初你拿出了科通芯城多大的营收份额,来投入建造硬蛋平台?

康敬伟:我们拿出了科通芯城销售额的百分之一投入建硬蛋,比如说我一年销售额有100个亿,最多投入一亿,这一亿包括了人力成本和活动营销等支出。我们当时做硬蛋时,其实并没有太烧钱,今天的硬蛋也没有特别烧钱。在我看来,真正做得特别好的互联网平台,是不需要太烧钱的。

什么时候真正要花钱,那大多是竞争对手也加入进来了,他们跟你争抢市场,你要烧钱去做规模,建平台之初,其实不用花那么多钱,一开始就拼命烧钱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我并不是太认可。

像今天的美团,如果没有碰上大众点评,没有碰上口碑网,它是不用那么烧钱的,它的商业模式一旦被认可了,大家都用同样的方法来做的时候,它才要赶快烧钱建规模,它如果动作够快,在别人还没看懂之前,就建立起规模,它就不用那么烧钱了。

《博客天下》:科通内部的项目孵化机制是怎样的,你如何判定一个项目值不值得做?

康敬伟:首先要挑准一个对的方向和足够大的市场,然后看看市场上的竞争对手都有哪些,再去判定这个项目做还是不做,而后决定要调配多少人力物力做。项目初期,我鼓励大家放开手脚去尝试,如果尝试5个项目成功了1个,我就觉得不错了,我们的文化可以允许试错和失败,不经过失败,是学不到东西的,而一旦发觉某个项目值得去大规模推广,我就会和团队一起做深入研究。

《博客天下》:硬蛋从起步做到现在,哪个坎是特难迈过去的?

康敬伟:最开始时,谁都不知道这个品牌,我一个一个去打电话,先去说服了像BAT这样的公司,然后说服其他一些公司,靠我自己的私交和科通的信誉,靠我们的无形资产,我们去求那些大公司加入我们的平台。

《博客天下》:你是怎么说服他们加入的?

康敬伟:比如我对张小龙说,微信要渗透到更多企业中去的话,如果你加入我们,你的企业微信服务号数量至少会比现在的规模翻100倍。张小龙说,好啊,硬件我也没那么懂,你们就去做吧。在自己还没做出品牌前,我是靠很长远的愿景去吸引人。

《博客天下》:你铺国外市场,是有去影响国外企业生态的野心,还是说这只是基于你本来有国外客户,而设定出的战略?

康敬伟:我们对国外市场本来就很熟,相对来说,我们是中国公司里面比较国际化的,我们有要做全球化互联网公司的一个梦想,中国以前的互联网公司,基本是依靠本土市场成长起来的公司。

《博客天下》:你提到过中国互联网公司应该做世界主人,这个概念,你很早就有了吗?

康敬伟:我不能说从小就有,小时候我也没那么远大的理想,那时候为了生存,都是属于跟随者角色,过去10年,我看过全世界这么多公司,这个概念慢慢在脑袋里冒出了。

《博客天下》:互联网圈的好些创业家都把乔布斯视作偶像,你有没有特别推崇的人?

康敬伟:我不觉得乔布斯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的成功在于跨界,他是把艺术、科技和营销都融合在一起,正好踩在那个时机点上。他不是我崇拜的对象,只是我要学习的对象,我更为推崇的是像褚时健、史玉柱那样的企业家,从他们身上能看到邓小平的身影,骨子里有一种韧性,能屈能伸,内心的意志是你灭不掉的。

韧性是一个民族,一个公司,或一个企业家的精髓所在,绝大部分企业家一打就趴,失败一次再也爬不起来了。

《博客天下》:你认为自己有那种起落的命运感吗?

康敬伟:我觉得我没有经历过大失败,也没穷困潦倒过,我们70后这代人其实也没经历过大成功,没有经历最极端的时刻,我们处在比较幸运的时代。

我欣赏比尔·克林顿,他是在美国的婴儿潮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那一代人生于美国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没吃过什么苦,但从他的成就上来看,他也做了很多事,我觉得他是富裕时代的年轻人的榜样,也可以作为今天中国创业者的偶像。他就是说,你要学会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步一步往上走。

《博客天下》:你觉得你跟其他企业家比较大的一点差别是什么?

康敬伟:我觉得我比他们懒,很多企业家都比我勤奋,我自己的一个理念就是说,如果老板太聪明了,公司就要完蛋,老板笨一点的话呢,公司能够长远发展,所以我不能做公司最聪明的人。

我经常开玩笑,我更愿意做一个甩手掌柜。当我们出了问题以后,首先看我们的流程,有没有写这个东西,如果流程没写呢,流程去补一下。然后你不要轻易得去怪一个人,你怪下属是最容易的事,你要认真得去思考一下,错在什么地方。

《博客天下》:好些人都评价说你是一个“好人”,你认同这个标签吗?

康敬伟:做好人的所谓企业家,是不存在的,但我做事有个很重要的原则,一旦我答应的事,就算亏钱我也会去做,多年以来我都讲求这样一种契约精神,所以我也不敢轻易给人许诺,一旦我做了承诺,就一定会想办法去兑现。另外,我喜欢去找我与别人的共通点,而不是去找对立面。

《博客天下》:看起来你更善于与人为友而不是四处树敌?

康敬伟:我不会去说别人的坏话,我觉得一个公司的好坏或股票的高低,50%到70%是取决于大势,今天市场好或不好,指数涨或不涨,决定了你公司的50%到70%的价值在哪里,剩下的20%到30%呢,取决于你所处的行业,最后的5%到10%,才与你自己相关,所以骂竞争对手,其实是在损耗你自己,这是基于我对资本市场的理解。

《博客天下》:现在经常会出现竞争对手互相掐架的新闻,对此你怎么看?

康敬伟:商业社会有竞争是很正常的,有竞争才会有社会的进步,但中国人很容易把两个公司之间的竞争,变成人与人之间的恶斗了,这就不对了。这帮人可能还是太年轻了,还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他们掐架也可能是有目的的,这是引起关注度的一种方法,但掐架是要有底线的,如果掐到没底线,可能是对竞争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博客天下》:作为一个互联网转型探索者,当你的创新能力或商业模式不被人理解时,你通常怎么想?

康敬伟:对商业模式的理解,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别人怎么理解是别人的事,只要我们的数字是真的就行了。而所谓创新的东西,要大家都理解了,早就成主流了。创新常常是在一开始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大家才互相去争论。

《博客天下》:创新者要从零做到一,核心是什么?

康敬伟:核心是要市场化,要用市场的方法来配置资源,政府也好、社会也好,只是搭一个平台。

 “今天你会发现,新的一代年轻人,其实真的不缺创意,如果谁说中国再山寨,我跟谁急。”

《博客天下》:这么多年来,限于一些条件,中国在创新这块上一直比美国、欧洲要弱一点,现在有一种迎头赶上的态势。你怎么看这种转变?

康敬伟:这与国家的发展时期是相关的。中国在过去20年,从零变成了全世界的制造大国。

以前大家都说中国老是山寨,也许10年前是真的,5年前也许是有山寨,但今天你会发现,新的一代年轻人,其实真的不缺创意,如果谁说中国再山寨,我跟谁急。

今天中国的创新,我认为是可以和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媲美的,即使和硅谷相比,中国的创新如今也一点都不落后。

《博客天下》:你也是互联网老兵了,有着20年的创业历史,怎么总结这一程?

康敬伟:互联网一直在变,每过三五年就会出来一批新人,而新的人总会取代老人,这是一个趋势,所以老兵不老兵并没有意义,去拥抱新思想才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新的思想一开始是有缺陷的,对这些新东西,我告诉自己要尽量去看它的亮点,而不是缺陷。

《博客天下》:你曾跟BAT一同起步,现在他们都成了巨头,你却重新开始互联网征途,会有失落感吗? 

康敬伟:我觉得能不能做到BAT这么大,实际上不是靠人,是靠大势和去参与所决定的,马云以前绝对也没想到他能做这么大。我自己觉得我们目前过得也挺好的,至少有很多别人没有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我不用担心被谁约去喝咖啡,我想去哪儿可以去哪儿,这种自由的心态和可以自由做事的状态,一定程度上要比我做多大更可贵,做很大的人每天提心吊胆的,比我们的负担多多了。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